本网讯 “一个电话打过去,村干部就亲自上门给我们这些在外务工的服务,不到两个小时就把事情办好了,服务真的没得讲了!”对于“群众工作室”的上门服务工作,6月16日,在凯里市务工的干荣村一组村民李智成赞不绝口。
一直在凯里做生意的李智成正为办理二孩生育准生证发愁,以往办个准生证得往村、镇两头跑个把星期左右才能办成,想起这些都起“鸡皮疙瘩”。但由于办证紧迫,李智成还是硬着皮头给村干部拔通了电话,让他没想到的是,村干部主动与他预约好时间,第二天,镇、村干部准时上门来,不到2个小时,李智成足不出户就办得了二孩生育准生证。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雷山县西江镇干荣村通过建立“群众工作室”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以往群众办事追着村干跑的“背靠背”被动模式,变为干群“面对面”贴心服务模式常态化。
为更好的服务群众,干荣村“群众工作室”与县、镇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三级视频联动服务机制,通过培训,村干都能独自进行电脑操作、在线咨询等工作。为拓宽服务内容,干荣村“群众工作室”增设党建工作服务站、党团共建工作服务站、社会事务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4个窗口,开展县、镇、村“一条龙”联动服务。“群众工作室”还收集外出务工人员联系方式,利用手机平台时常编发短信问侯,让在外出务工的村民记得住“乡愁”,感受到家的温暖。
“群众工作室”推行每天8小时坐班制,由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并在村委楼前张贴村“两委”干部联系电话,村“两委”干部电话24小时开通,把村干部联系卡和《便民服务工作手册》发至每家每户,让群众有事能找到人,有事能有人来处理。针对在外打务工或行动不便的村民办事不方便的情况,干荣村群众工作室推行上门服务制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群众工作室’就是要把贴心服务送到家家户户,让群众少跑路,减少办事成本!”村委会主任兼“群众工作室”负责人李胜生说:“‘群众工作室’自3月份建立以来,走访、接访群众76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起,开展上门服务事项34件。”
干荣村“群众工作室”不仅搭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而且还架起引导群众走上了小康大道的“桥梁”,目前,该村依托西江景区发展特色经济,培养了20名苗族刺绣艺人、10名银饰传承人,开办14户苗家乐,种植核桃1400亩、猕猴桃100亩、茶叶171亩、精品蔬菜200亩,养殖黑毛猪和林下养鸡大户10多家,逐步走出一条旅游兴农、旅游促农、旅游富农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潘国雄 刘入圣 文寿)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