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全力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解读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6-06 09:17:40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二是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错位引进、重点突破,突出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紧紧抓住“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这个抓手,抓好人才评价这个关键,抓紧引进急需的特殊人才,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使用好现有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力求重点突破,引领跨越,力争在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造、创新成果转化、高新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

  扭住关键环节落实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重点任务。这次全会提出了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培养引进重点岗位管理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和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重大创新项目、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等八项重点任务及工作措施。这些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条条有干货,处处体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目标鼓舞人心,政策成龙配套,措施十分给力。各地各部门要始终瞄准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目标任务,像抓项目一样抓人才工作,像抓园区建设一样抓人才特区建设。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进。要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力争用3年时间,引进100个领军人才、1000名创新创业人才、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人才与项目相结合、人才与资本相结合、引进与使用相结合,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处理好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的关系,鼓励采取“季节性”、“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 等灵活形式,吸引省外、境外、海外人才和智力。要注意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要珍惜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注重高端与实用相结合,在下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实用人才的引进。

  二是加大人才教育培养力度。正确处理培养本地干部和引进外地人才的关系。加大本地干部培训力度,每年选拔5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欧美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进行重点培训。切实抓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建设一批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抓紧培养大批省内人才。

  三是打造“筑巢引凤”的聚才平台。当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关键是要创造人才的就业需求和事业平台。这次全会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以实施“5个100工程”、“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等工程为载体,为人才创业、科技创新提供平台。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大发展吸引人才大聚集,用项目引进人才,以人才发展项目,使引进人才、人才创业、科技创新与建设效益结合起来。

  四是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引导其主动联合创新,遴选培育一批引导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产学研合作联盟,建成一批百亿元、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对科研事业单位,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使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采取鼓励企业和高校建立研发团队、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方式,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开放流动、共建共享的创新平台网络,提升技术带动能力,使人才有用武之地。

  着力营造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良好环境。环境是我省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优秀人才招不进来,好的企业引不进来,创新要素聚不起来,转型发展就实现不了。要营造人才追梦、创新、创业、宜居的环境,离不开健全的服务体系和有力的政策支持。这次全会提出了健全、落实激励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强力推进人才、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等五项支持政策及措施。这些政策配套性非常强,环环相扣,完全符合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对我省营造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良好环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次全会提出采取免费提供厂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减免行政规费等措施,新培育1万户民营科技企业;高校毕业生领办创业项目并带动就业,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在国有企业中落实好股权、期权激励措施等激励人才发展、科技创新政策。

  二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这次全会提出要强力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省和贵阳市人才市场改造升级,推进各市(州)人才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5年前,省和9个市(州)要建立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扎实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改造提升和建设一批技术交易平台,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票据、担保、理财等方式,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特别服务;扩大省级财政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50亿元,壮大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和科技小额贷款机构规模,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三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次全会提出要深化高校、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科研机构的法人自主权、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及决策、用人和经济自主权;完善科技评价和人才认定机制,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质量和实绩贡献,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深化职称评定改革,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显著效益的科技人员,可以破格晋升技术职称等制度。各地各部门在落实文件过程中,可采取上不封顶的办法,提出力度更大的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陶明霞【收藏】
上一篇:高考作弊,没那么容易!全部标准化考场
下一篇:贵州省招聘14056名特岗教师 主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