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汶川地震后建8级抗震建筑不抵雅安7级地震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4-23 09:22:57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国际在线4月21日)

  “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令人恼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浇灌的技术建设,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度在9度左右。按照常理,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理应成为这次地震的“生命之舟”,人们应该为重建“先见之明”的高标准而庆幸,可是,不属于震中的宝兴县,重建建筑居然也不抗震。

  虽然建筑物在地震中是否会被损害,不能简单依据设计时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烈度,设计时的受力大小、角度与实际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角度是否吻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回想当年重建人员“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的誓言,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标准重建的建筑物,却几乎全部抵不住7级地震,这就不能不令人质疑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强度为里氏9.0级的地震,还引发了大海啸,但日本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却只有汶川地震的七分之一。而且,人员伤亡主要是后续海啸,而非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日本建筑的抗震要求是7级,而汶川地震后重建建筑的标准却是“8级抗震、9度设防”,为何我们的高标准还不如日本的低标准呢?究竟是我们的标准和日本不对接,还是我们没有日本人认真?

  学者的对比研究证实,标准确实是一个问题。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按100年设计的,而我国普遍按50年或70年设计;在建筑结构型式上,日本60%以上采用钢结构,我国约9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上,日本单位建筑面积用钢筋90千克左右,而我国只有60千克左右;在受力钢筋的强度上,日本主力受力钢筋为690百万帕斯卡,辅助钢筋为390百万帕斯卡,而我国分别是460百万帕斯卡和235百万帕斯卡。可见,基于血的教训,我们应该修改相应建筑设计规范,向高标准看齐。

  同时,也确实需要承认,我们做事没有日本认真。日本地震海啸之后,政府完成重建的目标是10年,建筑重建至今还没有完成。普通的一个八九层公寓楼,仅仅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而我们一栋高层建筑所有的文件,可能还不到两三百页;日本是真正的边建设边监理,中间停工是常事,而我们的监理几乎形同虚设;日本一栋建筑完工后的检验至少也得两三个月,而我们最快几天就可以搞定。

  每一次灾害,都值得我们反思;每一次对比,都让我们去寻找借鉴和启示。“8级抗震、9度设防”为什么抵不住7级地震?希望我们不再重复这样沉重的问号。

责任编辑:凌忠云【收藏】
上一篇:震区雅安市芦山县至宝兴县23日起实行交通管制
下一篇:芦山地震72小时回顾:爱心不息救援不止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