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汽车 > 正文

春运讨论:“有偿”拼车 能否“合法化”?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2-19 09:40:14  来源:  

  2013年春运,“拼车回乡”成了一个高调词语。火车票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拼车回家。一些网站也适时推出了拼车配对平台。某酒业公司更是将其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在诸多一线城市推广,十分火爆。虽然拼车回乡仍以公益为主,但记者留意到,拼车者是需要分摊部分费用的。

  多年来,有偿拼车一直是交通管理中的“敏感”词汇,也是拼车难以大范围推广的主因。拼车回乡的可行,引起不少市民关心:这是否意味着,拼车收费得到了管理部门的认可?这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是否可以推广至日常出行?

  拼车回乡顺畅吗?

  陌生人拼车,不管对于车主还是乘客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行车安全和费用分摊。拼车返乡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

  记者采访了拼车网站“龟途网”。据运营方介绍,“龟途网”通过严格审核车主和乘客个人信息来保证拼车的安全。车主和乘客在注册中,不仅要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还要上传真实的个人头像,并有专人审核。此外,网站建议双方购买座位险。而某酒业公司发起的“春节回家互助联盟”,则通过网站为配对成功的车主和乘客购买交通意外保险以及要求双方签订拼车合同方式,来为安全“保驾”。

  至于费用,“龟途网”推出了一个指导价;“春节回家互助联盟”则建议拼车双方互相协商分摊费用。

  截至春节前,“春节回家互助联盟”提供了拼车线路37万余条,而“龟途网”也促成了100对司机和乘客。

  收费搭载处境仍尴尬

  前些年,一旦涉及收取费用,提供拼车服务的车主,往往会被认定为非法营运,面临高额惩罚。近年来,类似事件少了。拼车返乡热是否改变了有关部门对此的看法?

  记者就此咨询了交通管理部门。据介绍,法律层面对于有偿拼车一直未有明确界定,导致“黑车”和“拼车”两者身份模糊,难以区分。在执法部门看来,法律不明确的前提下,一旦收取费用,这就是一种客运营运行为。由于私车主并不具备营运资质,这就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龟途网”运营方称,法律专家认为,拼车返乡,车主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仅仅是成本的分摊。因而,有偿拼车和“黑车”有着本质区别。不过,网站开设之初,确实也有过合法性的顾虑。但实际运营中,拼车返乡分摊了春运的压力,网站也秉持着公益目的,因此并未遇到阻挠。

  “一刀切”禁止不是办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拥堵的加剧,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拼车出行,能通过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减少汽车数量,减少碳排放。本市一些单位内部拼车系统也运营得风生水起,同事上下班拼车已成为习惯。而在欧美国家,拼车出行也备受推崇,且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但拼车行为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仅依赖公益、好心,显然不够,“有偿”究竟是否合法必须明确。

  “龟途网”负责人认为,不管法律如何界定,有偿拼车的行为都在现实中存在。即便发生在同事、熟人之间的固定拼车,“搭子”也会酌情分摊油费,这是一种合理行为。当然,客观地讲,如果有偿拼车合法化了,的确不排除会有“黑车”也以拼车为由进行非法营运,但这不能成为“一刀切”禁止的理由。

  有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应完善法律,并通过管理和规范,使拼车行为正规化。可以建议政府层面搭建拼车平台,施行登记备案制度。撮合拼车双方的同时,登记下车辆信息、车主姓名、驾照信息、目的地、乘客身份信息、拼车路线、乘客所负担费用等,规范有偿拼车行为。并且,乘客可以对车主进行评级,供他人参考。平台可以在一些大型社区进行小范围试点。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加大惩处力度 烟台春节7天23名酒司机落网
下一篇:数据统计:今年工业车辆市场增幅或达5%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