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石油则成为三巨头炼油业务唯一亏损的一家。比2012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88.75亿元减亏人民币130.14亿元,但是中石油炼油业务上半年共计亏损仍达到人民币158.61亿元。与之对比,炼化业务比重远超中石油的中石化则在上半年实现了炼油业务的盈利,继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业务部共实现利润2亿元,同比也实现扭亏为盈。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成为盈利首因
国内三大石油巨头都承认,经营业绩尤其是净利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调整。今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实施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新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至今,按照10个工作日一调的周期,油价已历经了10轮调整周期,共3次涨价3次降价4次搁浅。
并且,新成品油机制下三巨头的盈利能力能继续保持下去并有望得到更大改善。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日前指出,政府的改革措施意味着石油企业现在能够根据原油价格的走势更为频繁地调整产品价格,“我们将此视为对炼油行业的利好。”金元证券北方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何旭日前也称,在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下,油企炼油业务持续改善的可能性很大。
天然气业务上三者竞争局面加剧
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国内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三巨头在天然气领域的竞争态势也逐渐加剧。产量上,中石化上半年生产天然气3241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1.8%;中石油的可销售天然气产量13975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中海油没有透露具体天然气产量数字,只是表示其平均实现天然气价格为每千立方英尺5.68美元,同比下降3.7%。
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倒挂,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最高,给其带来的亏损也最大。上半年,剔除国家对于进口天然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返还人民币39.60亿元,中石油销售进口气仍然亏损人民币235.22亿元。其中,销售进口中亚天然气126.66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158.51亿元,销售进口LNG39.94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116.31亿元
不过在6月28日,发改委宣布从7月10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这被视为中石油的救命稻草。中石油新任总裁汪东进说:“天然气价格与非替代能源挂钩对公司提升天然气经营收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若落实现有价格调整,预计下半年可为整体天然气业务增加100亿元收益。从2014年起,每年可为公司额外增加200亿元的纯利。”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