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粽子逢节必涨 涨价的报道也如影随形 幕后有推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23 15:52:52  来源:  

  中新网讯 端午节又近了,粽子涨价的报道也如影随形。实际上,这些年来,但凡节日,从来就是只闻涨价、鲜见跌价的,粽子、月饼甚至汤圆均如此。作为一种供应非常充足的食品,而且并非像年夜饭那样“限时限刻”,为何逢节必涨,而且涨得这么理直气壮呢?

  商家的解释年年不变:原材料如糯米、糖、油等涨价,用工成本也在上涨,甚至猪肉也在涨,一个510克的豆沙枧水粽,去年卖20元,今年涨到22元了。成本上涨,这估计是事实,但如果不是节日,大家都不凑热闹,根本就卖不起这个价。更重要的是,诸如家电、汽车、手机这些行业,同样面临原材料、人力、运输的成本问题,可人家不断升级换代,价格却年年下降!

  可见,归咎于成本叠加的传导效应,这理由还不全面。街上到处都有10多元一件的降价T恤,比一个盒饭还便宜,难道成本就真的这么低?它应该也有很多“成本理由”去卖20元一件吧。同样的,一部苹果手机的成本真的比一台40英寸平板电视机还要高吗,凭什么卖这么贵?这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到底谁有能力“掌控”一个产品的真正售价。

  粽子逢节必涨,让人想起此前媒体对粮食行业的一些论述。郎咸平等经济学家曾提醒,中国一些粮食品类的生产乃至整个产业链已被外资染指了。2003年前后,国际四大粮商和华尔街共同操控大豆价格涨跌,四大粮商趁机进入中国,低价收购了一批经营困难的工厂,我们现在每天在用的知名食用油,大部分其实是有外资背景。如果玉米进口放开,外资甚至可以“掌控”中国饲料价格,进而“掌控”家禽家畜及其衍生产品包括蛋奶类的市场……

  专家之说或可商榷,但国外巨头就是这样,利用国内厂商的亏损,在我们上游攻城略地,悄然进入一个个产业链条。而我们一些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像进城的产业工人那样,为国外企业打工了。最终反映在我们的节日食品上,就是所谓的“成本上涨”。其实问问那些打工仔,他们的薪水真的是每年上涨了10%-20%吗?我们买粽子真的是在给那些工人农民发工资吗?没那么简单吧。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有力度的稳增长政策将出台 投资和信贷或是重点
下一篇:沪深两市启动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私募债试点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