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天柱籍大学生兄弟丟“金钵”捧“土碗”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1-10-26 11:27: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行至山中,铁门拦住了去路,一位年轻小伙迎上来,指着面前的小水塘:“把鞋底沾沾水,消消毒,请进。”记者一行接受“安检”后,访问了“天柱县好山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好山好水,真美!山冲,葱葱的树林,围着一个绿水塘,群鸭 “嘎嘎嘎” 舞水觅吃在戏耍;公鸡“喔喔喔” 穿梭草场向天歌。一幅原始生态画卷,一个鸡鸭繁荣,经济活跃的大市场!难怪大学生杨氏兄弟俩丟着稳当当的皇粮“金钵”不端,偏要捧上这圆滑溜溜的泥“土碗”, 他们“傻”对了。

    杨武森31岁,贵州财经学院2006届毕业生,原籍天柱县邦洞镇灯塔村,专家模样,显得成熟。带着我们在场里左看右看,就是一言不发,走近那“宝贝” 就蹬下身去又看又摸,比谁都贪玩。

    “给鸡鸭喂点吃的,看哈抢吃场面如何?”记者赶着起堆的鸡鸭想看个刺激。

    “不行了,刚喂过,它们绝对不来吃。”记者散了消遣心。

    “那谈淡你兄弟俩的事业吧。”记者“捞鱼”了。

    “还是去问我弟弟吧。”他把话题甩给身后的小伙子:杨武林,29岁,贵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三休学,笑嘻嘻的充满热情,显然是个实干家,他接下话题滔滔不绝地摆起兄弟俩迷恋农业的往事来。

    2003年,杨武森考取大学,填报志愿时兄弟俩就合上心计,埋下雄心:“农业落后,去学农技知识,来谋农业工职,为民为国。”后原于各种因素,兄弟俩都选不上理想的专业。但信心没有动摇,在学校,哥哥重点研究农业财经,农业技术知识;弟弟专研农业工程,农业项目等,读隔行学院兄弟俩的学识翻了一翻。

    2006年杨武森修完学业,别人抢热门考公务员,他与世无争,走冷门搞农业去。先后到广东、湖南等省内外10多家养殖场进行考察,行家规模之大、利润之高,让他心动眼红,更坚定了从农的意志。他把从农办养殖场的规划告诉家人,读大三的弟弟杨武林获悉,马上休学回家携手创业,父母在兄弟俩的开导下,也默默认可。

    2008年,杨武森兄弟俩将凤城镇小麦溪方园50亩的山冲,以30年的期限与老乡租了下来,父亲为其筹资60余万元,养殖场破土动工。修公路、建场圈,兄弟俩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坚守在工地,不耍文人之娇气,章显地道农民的精神!几个月过去,路修通了,场地整了出来,建起了300多平方米鸡圈, 400多平方米鸭棚, 380多平方米羊栏,“天柱县好山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为补充资金的不足,兄弟俩创新以股份制发展养殖场,招集7户村民入了股。公司以本地玉米、谷子为原料,以饲养土鸭为主,歉放鸡、放羊进行生态养殖。试行阶段,年饲养土鸭三批,每批养鸭500只;养鸡两批,每批100至200只,还养部分山羊。2010年大功吿成,土鸭上市场成为抢手货,斤价卖到18元以上。土鸡、山羊也十分走俏。

    2011年,杨武森和杨武林的养殖公司推出四大新举措,一是实施半个月进一批鸭苗,4个月后毎半个月出售一批土鸭,每批500到700只;二是培殖500只左右母鸡,大量生产土鸡蛋;三是将场里的羊群每户5到10只分给股东饲养,以小规模组合构建大规横的方式发展公司,带富群众;四是开设好山水生态养殖专卖店,构建销售网络,让产品辐射省內处,打开大市场。目前,养殖场饲养大小土鸭3000多只,土鸡800多只,山羊100多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帮助下,鸡、鸭、羊在陆续批量增加,农户入股渐渐多了起来,公司在不断做大做强,在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醉在苗乡吔,醉在侗寨啰吔……”杨武林的电话铃响了,打断了话匣,他说声对不起,吹着口哨匆匆地给人送货去,望着那高兴的背影,记者在赞叹,真是你参公,我务农,农家大学生行行出状元,就业创业路上,个个都是当今的好汉英雄!(龙胜洲)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天柱“大季干旱小季补” 秋冬种拟播种26万亩
下一篇:天柱县辍学农民工、利民电器总经理创业记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