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林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梁宝清老师
保声誉还得保饭碗?
“我们做教育的,获得更多的是名声,很多教育工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都是想为社会多做点事,真正赚到的钱不多”。 梁老师坦承,自己的公司也曾经历倒闭危机。“虽然分公司一直在亏本,但因为之前有学生报读了,我不能就这么把学校关掉。”记者也发现韩亚韩国语学院白云校区虽然只有两个学生在上课,但课程照样开,且师资水平跟天河校区一样。“只要有一个学生,就得开课”,梁老师道出了教育行业的无奈。
为效益铤而走险 踩灰色雷区
目前国内外语培训机构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一些培训机构为盈利不惜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从事不正当的业务。“权威提供X年X月四六级答案!一手操作,考前送考中!稳过”。记者注意到,在各高校校园内,类似的四六级、雅思、专四、专八等外语考试的“包过”广告随处可见。不少培训机构为吸引学生,承诺为报考四六级的社会人士挂靠在某些高校里,但费用非常高。原本16元、18元的六级报名费在培训机构中变成450元,有的甚至高达800元。
一位没有通过英语四级的女学生,因为担心不能顺利出国,选择通过相关渠道购买四级证书,但在缴纳了2800元后却迟迟未见证书踪影。
梁宝清认为,外语培训机构设立的门槛比较低,加上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某些培训机构为牟利而走灰色地带是造成上述乱象的主因。
三、专家建议
针对外语市场现状,熟知社会就业形势,同时通晓金融、教育和心理的梁宝清为众多外语专业的求学者和外语爱好者提供两个建议。
外语像武艺,千招会不如一招精
梁宝清认为,语言只是工具,没有必要因为外语吃香而“滥学”,要学得好,学得精,才有用武之地。“无论是哪个语言,学专业一点,都更好找工作。普通话好都容易找工作。千招会不如一招精啊!”梁老师笑道。
证书有时是“浮云”,实操能力更显优势
梁宝清认为,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一直在变化。70年代懂电脑的吃香, 80年代会讲流利英语的便是人才,90年代讲的是综合能力。可现在大家都具备了这些东西,所以只会一门语言已经很难成为求职优势。他指出,英语能力证书大家都有,考不到的也会想办法去弄。除非是在政府机关,否则这种做法意义不大。“若在面试过程中能跟考官用流利的外语对上话,并能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那不是更好?”梁宝清表示。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