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元里一带的皮具外贸业兴旺,某外语培训机构特推出“皮具商务英语”课程
三、想“淘金”要到“非洲”去。尽管非洲经济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不少外语翻译梦寐以求的高薪机会却不约而同指向这片土地。
葡萄牙语翻译薪酬颇高,但就总体而言,中国的葡萄牙语翻译需求量很少,而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葡萄牙语的国家和地区只有7个,其中5个在非洲。法语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说法:法语学习者要赚钱,不到法国就要到非洲。与此相仿,葡萄牙语翻译想拿高薪水,就得到非洲去。有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生坦言上海的阿拉伯语市场不及广州红火,除非是到非洲去发展。广外一位阿拉伯语的大一学生对记者表示担忧酒业问题。她说,同专业师兄的就业都很好,但师姐们的就业情况却很不乐观,因为很多阿拉伯语招聘要求男性。记者了解到,阿拉伯语人才通常都会被外派到非洲,因此很多企业在招人时都指明要男性,而很多女性求职者不能接受到非洲工作。
外语教育现浮躁之风
根据记者问卷调查,37%的外国语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以兴趣为主要考虑因素。他们的兴趣都集中在“了解语种对应国家的文化”。但在问卷的另一项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现今的外语教学略显浮躁。
一方面,外语向来被喻为快餐文化,外语院校普遍形成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文化积淀的教学氛围。据广外的老师介绍,很多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都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该校一位自然科学选修课的任课老师曾指出,广外的学生语言能力很强,但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对于单一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单一性课程设置,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学生提出质疑。英文学院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一些课程缺乏实用性,过于注重口语,学生的英语知识欠扎实。单一、狭隘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除了语言之外就没有其他特长。“只注重外语教学,忽略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个人综合素质不高”,一位韩语学生指出。
另一方面,外语教学只求懂而不求精。一位商英学院的学生坦言自己的专业功底不扎实,学习不够深入。英文学院学生把就业前景不明朗归咎为“学艺未精”,他认为,没有达到同声传译水平是难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原因。在广交会中,不少客商自备翻译,其中一位做建筑材料贸易的参展商告诉记者,因为担心本行业涉及的专业名词比较多,一般的英语翻译应付不来,所以自己带了翻译过来。
再者,跨领域学习使语言丧失专业性。商务英语、英语文化与传播等专业的学生表示虽然能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但就业方向不明确,专业性不强,难以专注。
培训机构生存陷泥沼
培训机构遍地开花 民营小机构夹缝求生
近年来,广州的外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有多年教育从业经验的梁宝清指出,很多风险投资都正往教育行业注入资金。尽管很多行业在经历金融危机后都走向萧条,但教育行业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愿意把钱投入到教育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内目前有几百家外语培训机构,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民营机构正在悄然崛起。梁老师指出,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机构主要有三大类。一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外语培训机构,口碑非常好,收费特别高,适合白领阶层和公费学习人群报读,华尔街、韦博、樱花就属于这类高端培训机构。另一种是类似新东方、广州雅思、环球雅思、广外公开学院等以夜校走读、考证为主的培训机构。梁老师分析,这类培训机构最受青睐,“证书是中国人五千年文化比较看重的东西”。另外,出国留学需要提供相关语言能力证明也使得考证类机构相对受欢迎。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的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都有5、6千人前来报读夜校。最后一种是民营小机构。因为有上述两类竞争对手,加上各种小民营机构不断涌入市场,大部分民营机构都面临夹缝生存困境。灵格风、凯恩英语、学易等退出教育培训市场给培训机构带来一定的冲击。有见及此,很多外语培训机构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特色品牌。记者了解到,不少英语培训机构都有“浸泡营”项目,为学生营造全英交流的学习氛围。
走访过程中,亚加达外语专修学院的刘老师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校针对性很强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记者也留意到愿达外语培训学校白云校区在太阳伞上打广告,针对附近的皮具市场特别开设“皮具商业英语”课程。韩亚韩国语更是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为报读学生提供跟踪服务,把满报读年限并符合条件的学生推荐到韩国就业。启林教育则新创海外研习项目,组织学员到香港大学做交换生,并安排他们到大型金融机构实习,除了香港大学,“美国、其他海外国家是接下来的目标。”启林教育的梁宝清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