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天柱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1-14 08:55:45  来源:黔东南政府网  

 

    据黔东南政府网消息 近几年来,天柱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响亮提出“打造文化教育新优势”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把独特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天柱通过整合资源,用项目作支撑,正在建设一座占地59亩、总投资2900万元的大型体育馆,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承办大中型综合运动会,目前已完成一楼主体建设;占地84亩、总投资980万元的金凤公园已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长560米、总投资560万元的县城鉴江河风雨长廊,以及占地15亩、总投资1200万元、设计1000个座位的影剧院项目,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占地30亩、由私人投资近千万元的环形阶梯式斗牛场,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这些项目的立面设计造型,突出家祠和徽派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充分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大大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和第三产业发展。

  做大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天柱拥有清乾隆皇帝巡游过的千古南岳金凤山。为挖掘南岳文化底蕴,天柱加快金凤山楼台亭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建上山油路,并在坡脚的县城城郊建设占地108亩的“三星岩文化苑”,分儒家、佛教与苗侗民族文化展示共3个功能区,苑内分别建设各种殿、阁、书院、博物馆等多种文化设施,用品牌文化集聚人气。去年天柱成立了清水江文化研究中心,与贵州大学联合研究、开发与保护清水江文化,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清水江文化论坛,强势打造清水江文化品牌,提升天柱文化的影响力。

   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天柱超前规划正在建设的白市电站库区,大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等诸多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服饰、饮食、工艺品、黄金首饰等品牌。同时,利用苗侗风情、黔东第一关、千古南岳圣地、溶洞、瀑布和溪流湖泊等条件,发展休闲、登山、生态探险等旅游新项目,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二十坪”、“土皇节”等民族节日品牌,借助龙舟赛、民歌赛、斗牛斗鸟比赛等,推动旅游资源、人文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有效整合,将文化因素渗透于旅游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

  加强对古村落、古宗祠、古民居、古歌场等以及民间礼俗、民间技艺、民族歌舞等的挖掘、传承与保护,使古文化焕发生机活力。目前天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9个省级、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几年,天柱配合省文物考古所对县境内的清水江流域遗址展开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20多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宋明时期的遗存,出土大量的石制品、陶器、瓷器、战国时期墓葬及随葬玉璧,这是贵州首次发现楚墓,其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并发现流散在民间、出自清水江河床中的战、汉时期的青铜兵器上百件,其“天柱剑”为全球几何纹饰对比最为鲜明的青铜剑,为迄今所见唯一有着鲜明夜郎文化特征的国宝级文物。目前又在白市镇、江东乡掀起新一轮考古发掘热潮,用文化为经济提供硬支撑。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天柱党员创业带头人走进教授课堂(图)
下一篇:天柱县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