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求职招聘- 旅游- 房产- 酸汤社区- 吃喝玩乐- 黔港微博- 家园博客- 生活帮- 手机报- 团团赚- 专题

订阅
首页| 全州新闻| 时政要闻| 县市新闻| 专题新闻| 民生连线| 视听中心| 黔港图库| 投资黔东南| 招商引资网

把希望播撒在荒山上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08-04-17 09:20:19  来源:新华网  

 

                                把希望播撒在荒山上

        ——记“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优秀共产党员罗本文

    阳春三月的岑巩山乡,风景如画。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呈现在笔者眼前的是一幅幅和谐、春意融融,充满希望的风景图。

    近日,笔者带着春天般的希望,踏着春的鼓点走进了荣获“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科技先进代表”等殊荣的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优秀共产党员罗本文。

    曾有一首歌唱到“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而罗本文唱的却是“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荒山上”“温饱在田间,致富在山上。”罗本文微笑着对笔者打趣到。

    据了解,在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历经三年艰辛,罗本文终于在一片荒山上建起了天星乡兴财综合种养场,另有53亩茶园基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年纯收入达8万余元。种养场被天星乡党委、政府授予“天星乡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他本人也被授予“党员致富示范户”称号。

    为了使种养场滚动发展,缓解发展资金的不足,罗本文采取了“以短养中,以中养长”多层次多品种林粮间作的办法,在果苗场里套种油菜、花生、玉米、马铃薯、红苕等农作物,在鱼塘旁边修建猪舍、鸡舍、鸭圈,搞立体养殖。2002年,他的果园相继挂果,茶园也初见成效。年纯收入达8万佘元,成了天星乡远近闻名的开发荒山致富的 带头人。

    要发展种养业,罗本文意识到不掌握一定的种养知识和技能,费再大的劲,到头来也是枉然。于是,他虚心向人请教,不分昼夜地埋头苦学,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种养技术。他曾先后三次到芷江岩桥乡实地参观学习,咨询有关的种养技术、并且订阅了《贵州省科技报》、《农村百事通》、《农村实用科技》等资料10余种,通过自已不断学习,探索总结,请教县、乡农技部门的技术人员,目前已掌握鱼的烂腮病、白皮病,鸡、鸭霍乱病、猪肺炎,果树的黑斑病、枝枯病等,并已能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为了寻求果品的市场,推销产品,在去年金秋时节,他与本乡吴宗祥、黄波两个金秋梨种植户联合装一车金秋梨上贵阳试销,结果车停下不到一小时,8000斤的金秋梨被一抢而空,市场打开了,切实解决了“种易卖难”问题,随后果商们接踵而至。今年已有贵阳、凯里等地的果商前来当地联系金秋梨。目前,该乡的金秋梨市场前景广阔。

    在罗本文的示范带动下,山岗村很多农户也在跃跃欲试搞开发,为使他们能够学会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科学管理。他不但毫无保留的把所掌握的种养技术传给了乡亲们,而且还帮助困难的乡亲发展种养业。经他提议,去年2月村“两委”组织全体组长、部分党员和科技示范户27人,远赴湖南省芷江县岩桥乡、麻音塘分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主要参观了岩桥乡怀化园村的布朗李、水密桃种植基地和麻音塘乡水产综合养殖基地、大棚蔬菜基地,并了解几个项目的种植、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参观人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既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又开拓了眼界。回来后掀起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热潮,目前全村已有果园面积200余亩,茶园面积300余亩,另有13户农户举家搬迁上山发展种养业,经济效益初见端倪。

    艰辛的创业之路,几年的奋斗历程,给沉睡的大山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给人们战胜贫困树立了榜样。荣誉也如雪片般纷至沓来,他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岑巩县“科技先进代表”、岑巩县“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等殊荣。

                                                            (胡雁 张华)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岑巩:留守学生忙春耕(图)
下一篇:岑巩:全面兴起春修水利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