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行走黔东南:“万人坟”、“大白坟”探幽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8-05-29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点击:  

 

     龙坟,位于贵州省省级森林公园“仙人桥”北麓,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坝芒乡栗木村的俗名,若说起它的学名,人们倒会混淆,因为坝芒乡名叫“栗木”的寨子很多,若说到龙坟,大部分人反而知道在哪里了。此地山势连绵起伏,宛如长龙盘于四周,中得盆地,土地肥沃,林茂粮丰,居住着300余户布依族人家。

     它的神秘不在于物产,亦不在于风景,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它的名字——龙坟。龙,只是古人想像中的一种吉祥的神灵动物,也用来表示皇帝,但这里当然没有皇帝的陵墓,和其它地方一样,人事变迁、生老病死自然产生的坟冢不少,但皇清御赐乡茂逸士周明礼墓、“万人坟”和“大白坟”却非常有名。

     皇清御赐乡茂逸士周明礼墓保存完好,位于该村立蒙冲自然组左侧开阔的山谷处,两侧山势起伏,周围茂林幽深,森严的五镶碑凝望着前面的一马平川,顾盼以蜿蜒流水。村民介绍,周明礼是清朝该村出名的文人,由于文才出众,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但因不愿奉衣朝廷,一世隐居乡里。现在,五镶碑上遒劲的书法——“皇清御赐乡茂逸士周公讳明礼墓”明晰可见,一直成为龙坟村寨里乡党应酬的书法典范。

     “万人坟”和“大白坟”均位于立蒙冲自然组正对面约四百米处。“万人坟”因埋藏尸骨多而得名。“文革”之前这一带坟冢上千,相传为明末清初乐埠罗氏土司与龙坟曹氏土司在争夺领地时战争所留,当时血流成河,村中壮丁所剩无几,战后就地埋尸藏骨。“文革”时期平坟改田的运动中将这些尸骨刨出,烂衣烧焚,腐棺为桥,全村连运数天,用马秧箩(最大的箩筐)搬埋于此,成了为土司和家族“尽忠”的遗骸的领地——“万人坟”。时代变迁,除了村民在田间地头偶尔挖出的头盖骨、尺骨和一些腐朽的棺木外,现在只剩下一个不到20平方米三角形的封土堆,成为老人们讲述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平坟改田运动中,名赫一时的蒙氏家族祖坟——“大白坟”,也同样在平整的范围内。这座代表了龙坟地名来由的古墓在开挖那天,盛况空前,站满了围观的男女老少。数十条强壮有力的布依大汉的手臂驱动着十六磅大捶,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厚重的三合封土一丝一纹地裂开,十余米深的墓穴被挖出,巨大的棺木呈现于人们眼前,人们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贫困山区再有势力人家的墓葬,也不可能有什么殉葬宝物,但,白色的墓穴中,棺木完好!蒙氏家族及帮忙的乡亲们用了数套龙杆(抬棺的大杠,基本是每个寨子都有一套),运至了新迁地。后据抬棺的老人们说,开棺后,人还完好,栩栩如生,尤如沉睡一般,未几,渐变黑,腐脱。此后几十年中,迷信的人们总把蒙氏家族的兴衰与“大白坟”的开挖联系起来,虽然毫无根据,但却给龙坟这个地名增加了一份神秘。

     “大白坟”的开挖己过去几十年了,“周公墓”已沉睡在历史的车轮后面,“万人坟”也渐渐消失了它的面目,但龙坟这个名字却没有消失,人们更习惯于叫这里做龙坟。而那曾经埋葬过大白坟的地方,整片地都是白膏泥,起过砖瓦厂,厂家也来钻探过想用做瓷器,更多的是人们都用来糊炉子。当年的叠叠坟冢,代而取之的是新农村建设而完成平整的机耕道,曾经的墓壑松风,代而取之的是犁田机轻脆的耕整声,布依人正用勤劳去奠祭逝去的岁月,以创造开拓一个崭新的时代。

                                                 (陈碧甫)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麻江教育系统向灾区捐款13万元
下一篇:全省首届农民运动会龙舟赛将在下司举行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