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公山脚下的苗子“茶王”(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6-12-04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港讯(记者 潘光银)雷公山脚有个吴秀祥,在他的一生中,1981年应该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风水岭”。81年前,他生活坎坷,甚至有时候连饭都找不到吃;1981年后,他与茶叶结缘,如今不仅拥有3个茶园和3个加工点,还带动了周边500多户农户走上了种茶致富的道路,他因此被称着了雷公山脚下的“茶王”。

图:吴秀祥老人正在茶园作业


   
       据介绍,今年58岁的吴秀祥家住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在还没有与茶叶结缘之前,他的生活道路坎坎坷坷。小时候,因兄弟姐妹众多,加之他是老大,才读完小学就辍学回家顶劳力,跟随父母一起支撑贫困之家,遇到粮食歉收,全家衣食无着的时候,便跟着大人们上山挖蕨菜做蕨粑充饥。
  
      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他的日子也没有好转。靠做农活或者外出揽活过日子。虽然辛苦,但增强了社会阅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期间,有一段经历特别值得一提。当时他在外地烧窑,经常看到别人弄茶叶去买,收入可观,他看在眼里,记在了心头。

 

图:吴秀祥的这一“脚”跨出了贫困线


   
       吴秀祥所在的脚尧村海拔较高,又属于迎风坡,降雨频繁,粮食经常歉收,群众因此吃不上饭。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吴秀祥开始思考出路。他想起了在外烧窑时看到别人卖茶叶的情景。决定学着种茶。当年就落实了1亩。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第三年,茶叶开始收成,获得30公斤,到雷山银球茶公司出售得了60多元。到第五年,亩产茶青500斤,收入可观。老吴掐指一算,感觉比种地还划算,他决心扩大规模,努力干下去。
  
      1988年,他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3亩 ;1992年,老吴与雷山县银球茶公司联合,在西江镇黄里村建了一家茶叶加工点;2000年,他到雷山县丹江镇承包了一个荒芜了的茶场,共计60亩。一年后该茶场起死回生,收入达到5万。
  
       这时候,老吴觉得还不“过瘾”,于2004年到西江镇连承村承包了100亩土地,遂建成了他目前最大的茶园。
  
      截至目前,吴秀祥共拥有了3个茶园,3个加工点,年产值达到了20万。
  
       吴秀祥富起来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还十分贫困的家乡父老。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牛刀小试,种茶喜获成功之后,就号召乡亲们把田土腾出来种茶。在他的动员下,到1988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70多亩。
 
        据不完全的统计,受到吴秀祥影响而走上种茶致富路的群众大约有500多户,共建成了10个左右的茶叶加工点,覆盖西江镇大龙、小龙、黄里、中寨、羊屋等村寨。其中,不少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如种茶户吴秀龙,在种茶之前粮食困难,88年种上8亩茶叶之后逐渐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年收入数万元,在雷山县城盖起了大房子,成了“城里人”。
 
       说起下一步,老吴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各种方式,让全县海拔较高的村寨都种起茶叶来,把全县的制茶、种茶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州委检查雷山政法、综治、维稳工作
下一篇:我的户籍资料丢了该谁负责 ?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