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日前,广东海洋大学70岁的袁亚稳教授一行二人,冒着严寒,应邀来到黔南长顺县、黔东南黎平县做自然免耕法旱稻种植实操技术培训,深受欢迎。
袁教授应邀在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中总结了2021年在黔南州的长顺县,独山县,荔波县,贵定县和黔东南的黎平县,榕江县做自然免耕旱稻种植试验结果 ,分析当前黔南,黔东南山区农民生产稻米按照现有的耕作方法,育秧插秧用工繁多,化肥农药成本高 ,农残污染严重,水资源缺乏,稻米生产得不偿失,弃耕荒地多等问题, 提出改革现有的耕作方法,推广免耕自然稻种植技术与方法,可大幅度减少用工,减少或不使用化肥农药,增产增收,减少与清除农残污染,让生产的稻米回归自然健康品质,深受到会的领导与专家好评。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多个领导预约袁教授明年到他乡推广免耕自然稻技术。
(袁亚稳教授在长顺县作培训的情形。)
据悉,已经入党50年党龄的袁教授在广东湛江潜心培育自然免耕旱稻品种与试验研究自然免耕种植技术方法,获得成功。为了把这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袁教授于2021年3月份携带自然免耕旱稻种子,无偿送到黎平县、榕江县、荔波县、独山县,贵定县,长顺县的多个乡镇给农民试种,均获成功,黎平县通过农业统计部门测产验收,亩产量达最低达350公斤,最高的达600公斤。适合贵州山区种植推广。
(袁教授深入黎平县高场村干旱荒置田地察看)
袁教授传授的自然免耕法,实用性强,主要是针对贵州山区的特点,田块小而分散,旱田多,不宜机械化耕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用自然免耕法直播种子,并总结出以草除草方法,可逐步把稻田的杂草除干净,建设绿水青山如世外桃源一样的农业田园。种植方法第一年可起耕或免耕分厢条播,点播,充分利用稻草、种植绿肥,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化肥,重点农事工作是人工除草。第二或第三年后就可全免耕点播或直播,复盖上稻草和绿肥,不用施肥与除草,不使用农药。只要天上下点雨水,太干旱时补充些水,即可生长获得好收成。省去了灌溉,省去了育秧、栽秧、薅秧等农事工作,省工省力,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还省去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即使留守老人也可以完成责任田的种植工作。
袁教授说,根据贵州山区的气候条件,可顺天时,应地利,充分利用光温能源,免耕自然稻种植在适当提早种植,合理加大密度的情况下,可提早到8月上旬收获,留头再生晚稻,即种植一季收获两季,如果管理得好,有可能实现中稻再生晚稻总收获优质稻谷900~1000公斤。一般情况下中稻再生晚稻也可总收获亩产600公斤以上。
(袁教授在黎平县流芳村作自然免耕旱稻种植培训。)
黎平县侗乡米业总经理石承义于12月23~25日陪同袁教授二人到茅贡镇流芳村与坝寨乡高场村作免耕自然稻技术讲课培训时,村委干部与村民听课并学习了有关技术资料后,对这项技术很感兴趣,从理论与实际上接受了免耕自然稻种植技术与方法。在黎平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侗乡米业计划明年扩大种植到1000亩以上,并按国家最低保护价提高40~50%回收免耕自然稻谷,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如这个计划实现,可让深山乡村农民种植稻米收入达每亩2500~4000元。不但省去了生产成本与人工,还可让稻米生产收入增加一倍以上。由于稻米回归自然健康品质,回收稻谷的产业也会大大提高生产经营利润。
这是大山深处乡村振兴农民应走的路……(陆书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