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为贵州点赞】喜看贵州农业新变化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4-11 11:21:46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编者按

  今年3月至4月,农业部组织27个调查组,分两批到全国27个省(区、市)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贵州调研组从3月3日起,深入罗甸、大方、湄潭、兴仁等地,围绕农业政策落实、农村发展改革、现代农业建设等主题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调研。通过调研,深切感受到近年来贵州农业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为贵州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高昂热情和奋斗精神所感动。本文是调研组此行的调研成果之一,特此刊发。

  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曾作诗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万物争荣的春天,我们离开北京,来到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贵州。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进深山到库区,走企业访农户,体验风土人情、感受发展变化。在我们看来,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刘伯温的预言或许真要变成现实。

  一看干群精神面貌变化。以前来贵州,接触这里的干部群众,他们的真诚、质朴、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一谈到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多数人挂在嘴边的总是自然条件差,“老少边穷”、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经常问的是我们能给他们什么项目和资金。如今来贵州,不论是在贵阳、在兴仁,还是在偏远的罗甸和大方,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自豪和未来发展的自信,听到最多的词汇是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绿色优质、后发优势,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本地产业做大做强,生活过得更富更好。

  二看农业发展理念转变。我们先后走过了贵阳、大方、罗甸、湄潭等地。无论是大方的辣椒、中药材,罗甸的火龙果、库区渔业,兴仁的薏米,湄潭的茶叶,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转型发展的产业、一个提档升级的产业,都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改革创新气息和从容自信的开放包容心态。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无一例外地被当地干部群众努力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的手段经营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热情所感染。

  观念一新,黄土变金。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是随着观念的转变,贵州的农业出现了历史性的嬗变:茶园面积610万亩,规模升至全国第一;果园面积500万亩,火龙果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薏仁米面积、产量均列全国第一;辣椒的生产、加工规模和油辣椒制品市场占有率均列全国第一。2013 年,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同比增长16%,增幅连续3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在全国位居前列。

  三看农业组织方式升级。为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转变,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效益水平,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点建设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战略部署,要求以园区为载体,集聚资源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去年,全省共建成103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已有1253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4家,规模以上企业549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家,园区从业农民194.5万人;建成种植基地354万亩,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等“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71 个,认证面积240万亩。

  四看农业发展手段创新。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努力创新发展手段,积极促进产业升级。

  黔南州的“185”工程,明确提出每亩地(水面)在一个年度内分别达到10000元、8000元或5000元产值的发展目标,今年又在去年基础上,提出劳均产值分别达到10000元、8000元或5000元产值的发展目标。仅2013年1月到8月,全州就完成“185工程”面积405.3万亩, 其中万元面积81.1万亩、八千元面积121.6万亩、五千元面积202.6万亩。全州累计建成蔬菜基地260万亩,水(干)果面积140万亩,茶叶 100万亩,中药材40万亩,烤烟面积30万亩;累计出栏生猪252.3万头、牛17.2万头、羊49.6万只、禽2922.3万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

  调研组认为,贵州农业的发展变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贵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体现。(作者: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贵州调研组)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贵州省少先队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引领少年儿童追寻中国梦
下一篇:5月10日鹿冲关森林公园:公益徒步募款招募千名志愿者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