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保护清水江的渔业资源和江域生态环境,台江县施洞镇巴拉河村村民对自家门口的清水江河段采取了管制措施,用村民们的话来说就是“封江禁渔”。
据介绍,巴拉河村是一个山水相连相依的美丽村寨,发源于雷公山麓,穿越凯里三棵树的巴拉河与发源于黔南的清水江就在这个村寨交汇,形成了水上三叉路口,十分壮观,而且两条河流的河床在此都显得很宽大,在江河水不暴涨的情况下,就留下了宽广的沙滩,适宜进行旅游开发。
清水江巴拉河村河段
当地村民在清水江实行“封江禁渔”措施,除了保护渔业和生态外,就是基于旅游开发的考虑。当然,最直接的原因缘于今年初的一起炸鱼事件。
据介绍,今年春节前,一外地男子到清水江巴拉河村河段炸鱼,其间不小心炸断了自己的一只手。惨剧发生后,当地群众觉得炸鱼不仅会炸死很多鱼,还会威胁到人员安全。而要杜绝这种非法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封江禁渔”措施。
于是,春节之后,村委会召开村民们大会,正式提出“封江禁渔”的动议,结果全票通过。据了解,通过村民大会推出了三项具体的措施,第一、“封江禁渔”活动全年实施;第二、村里每年都往封江河段放养一定数量的鱼苗,确保河中有鱼;第三、任何人不得在封禁河段毒鱼、炸鱼、电鱼,但允许网鱼和钓鱼,只要不乱扔垃圾赃物即可。
封江河段
之后,村民们制作了很多标语,悬挂在河岸两侧醒目的位置,还插上些彩旗,叫着“插旗为标”。
此外,村民们还集资上万元,打造巡逻机动船。目前,这船还在打造中,尚有月余时间就可以下水“巡江”。“船只打造好之后,我们每天都要派出两位村民驾船巡江。”巴拉河村寨佬张学斌说,巡逻白天、晚上都进行,不给不法人员有可趁之机。
不过,巴拉河村的做法也引来了非议,有人认为“封江禁渔”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只有行政机关才有权实施,巴拉河村不是行政机关却越肉代庖,已经违法。
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台江县施洞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杨主任。杨主任说,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政府和农业部门不仅会组织放生活动,而且会采取措施禁渔,防止毒鱼、炸鱼、电鱼等现象发生,像巴拉河村这样积极主动采取禁渔措施,保护渔业资源,那当然是好事。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