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银饰设计师唐胜兰 将身上的“史书”献给世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1-24 08:52:2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苗族银饰盛装凝聚着苗族数千年文明的沉淀和审美意识追求,是一本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五千年风雨故事,竟在苗族银饰盛装里活蹦乱跳。

  在中国当代银饰企业家中,一位从事苗族银饰设计和铸造20余载的企业家,“苗妹银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唐胜兰女士,她头顶着 “瓮福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凯里名创”奖、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等奖、 “瓮福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黔东南赛区“黔东南名创”奖、“国密董酒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展销大会三等奖、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特等奖、 “宏城立杯”特等奖以及凯里市银饰博览会银饰类作品“碟化”金奖”等光环,她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脚下的土地。

  一、从农民到企业家,从彷徨到扬帆远航
 

  认识和见过唐胜兰的人,都会被她那锐利的目光,端庄秀丽的面孔,举手投足间显现出高贵而和蔼的气质所折服。她是黔东南地区一位闻名遐迩的杰出女性、女企业家,从她身上,也辉映出改革开放后孕育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1962年唐胜兰出生在黔东南剑河县岑松镇养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当地许多家庭孩子一样,因家境贫寒,父母负担重,初中毕业后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帮父母种瓜种豆。虽然离开了学校,但她的心并没有消沉,1978年的一天,有个朋友约她一起去剑河县城搞建筑,她毫不犹豫的去了。当时妇女做泥工,工资很低,而且工作又苦又累,但她从不退缩,毕竟这是自食其力的工作,有时还能救济家里。打工有点积蓄后,她离开建筑工地,来县城街头摆地摊,做小买小卖的服装生意。当时做生意的人很少,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相信改革开放的光芒一定会照到她的身上,她默默努力的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国际旅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民间工艺品市场十分活跃,出现了一些苗族刺绣和银饰在市场上交易。由于苗族刺绣制作精美,有浓郁的苗族特色和人文历史价值,很受游客和城市顾客的欢迎。在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她看到自己理想的希望,在她的心里流淌着:“一定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此,她放弃了在剑河县小有名气的苗族服装生意,义无反顾的下深圳,上北京了解苗族刺绣和银饰贸易行情。

  2002年在北京了解到苗族刺绣和银饰贸易行情后,她决心把家乡的苗族服饰和银饰推向市场。在一位做旧工艺品出口生意朋友的指点下,她开始收购苗族的旧绣衣、绣片、织锦、银饰、然后转卖给欧洲和美国的大商人。后来她发现:收购旧的苗族数服装和银饰是有限的,这些旧的服装和银饰不久将会资源枯竭,如果要把苗族服饰和银饰做大、做强、做久,必须利用好家乡传统的工艺技术,进行开发具创意的、有实用性的、有当代审美价值的苗族服饰和银饰产品来。

  不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想好了她就做,唐胜兰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把苗族服饰和银饰文化做大做强,从2003年至2007年她一直在北京和凯里两地来回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把家乡的苗族刺绣和银饰推向市场。2007年她在黔东南州成立了一家专营苗族银饰、服饰的“苗妹银饰有限公司”,起初公司的规模小、生意少,没有请人帮忙。随着黔东南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游客不断的涌入黔东南来旅游,公司也由原来单纯的零售改为零售加批发,并逐步扩大销售网点,2008年公司开始出现了货品不够销售的难题。这时她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帮家乡的父老乡亲就业和创业,唐经理如离弓的箭,不断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努力解决公司货物供不应求的难题,全心全意带动群众富裕起来。2009年公司有专职银饰工匠120余名,有传统工艺的父老乡亲就这样走进了苗妹公司,公司的苗族银饰、刺绣品因此也有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公司货源不断充足,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具有苗族特色的银饰、刺绣产品开始直销国外,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等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各国。2010年在广州、昆明、北京等地开了分店,负责向当地的客户批发苗族服饰和银饰商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上千万元。2012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公司国内市场虽深受影响,但公司年销售纯收入仍达860万人民币,为国家上交近百万的利税,成为黔东南州为同行业中解决就业人数最多,上缴国家利税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在贵州省和黔东南州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公司在凯里经济开发区购买20余亩土地修建“黔东南州苗族银饰刺绣工艺品研发基地”,该基地包括职工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展示区等多功能区,基地建成后预计解决650余人就业,年产值将达6200余万元,可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民实现就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二、把爱撒满苗疆大地

  唐经理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老板”,她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放在心上,她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问题看成是天职。2011年3月她为贵州省蒺藜书香斋作文益智学校捐款3万元购置课桌、书籍,完善该校教学设备。2011年7月,她将拍卖所得的8万余元人民币现场捐赠给凯里市共青团组织,以资助贫困学生。2012年7月11日她向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失学儿童捐赠两万元等,一件件、一桩桩这样的好事实事,在苗妹银饰有限公司是数也数不清…我见过唐经理,和她在一起交谈时,发现她有一种极为强烈的责任心,她时刻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她谦虚的说“没有公司员工,也就没有我这个经理…”唐经理是一位知恩、感恩和报恩之人。在唐经理的眼里员工就是她自己的家人,老板与员工是水乳交融的一个整体,她们之间只有融合,没有对立。为解决公司员工的养老之忧,2011年苗妹公司拿10多万元购买员工的“五金”保险。除此之外,当员工遇到什么特殊的困难,不论是哪个职工,她都会慷慨解囊。如:2011年8月职工吴承勇的父亲因车祸需要立即动手术,可两万元的手术费用,对吴承勇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唐经理听到消息后,她亲自到医院看望吴承勇的父亲并送去2万元的手术救助金。目前,苗妹银饰有限公司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为100%,劳动备案率100%,参加社会保险率100%,参加上岗前培训率100%。

  俗话说:“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当你在苗妹公司走一走时,你会发现“这家的老板关心员工,员工体谅老板”。在“苗妹公司”老板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已成为一种和谐的“公司文化” ,在这里没有高低,只有关心和关怀。

责任编辑:杨萌【收藏】
上一篇:千斤肥猪“嫁”不出 养猪老汉发愁了(图)
下一篇:23年来台江县举办“义务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从不间断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