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大美赣南 且行且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6-30 13:21:37  来源:  


  5

  赣南是幸运的。

  八十多年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南方山区,进行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探索。今天,这里又成为全国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样本”,进行着另一场伟大的探索。两种探索,内容不同、背景不同、对象不同,却在时空的转换和变迁中,凸显出一样的深意,以及历史的某种必然逻辑。

  对赣南的关注,依旧从回归历史开始。

  2011年2月,中央媒体反映,赣南老区红军遗属生活状况引起高层关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立即作出批示,民政部专门派出调查组。很快,专项资金下拨到赣州,用于解决红军遗属生活困难和土坯房改造。

  2011年6月,一场大型主题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整整进行了15天,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那段发生在赣南的红色历史,以全新的视角,在全新的场景下得到呈现,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次展览,是对赣南特殊历史地位和独特历史贡献的重新认识,是对赣南的一次“再发现”。

  2011年11月,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不仅高度评价了原中央苏区这段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且从中央层面首次提出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的提出,不仅是对历史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它前承“井冈山精神”,后启“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党“精神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

  赣南,终于回归应有的历史地位。

责任编辑:田茂琪【收藏】
上一篇:淮锅兴业:淮南“三线四边”燃煤锅炉整治 豆腐坊何去何从
下一篇:淮锅杀入电采暖(热能)行业的一匹黑马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