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大有收获
回家办起“农家乐”
小黄各歌队之间的定位、发展方向不一定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小黄侗歌发扬光大,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因为此,平时没有演出时,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唱歌,交流经验。有时候大龄歌队教幼龄歌队,或者是各个歌队之间相互切磋。村民们不忙碌的时候,歌往往要唱到深夜。
鼓楼是小黄人经常练歌的地方
除了保护民族文化,对外演出也是各歌队重要的职责。从江县旅游局局长周志军说,由于小黄名声在外,每年都有政府部门、外地商家、组织机构邀请这里的侗歌队去演出。也有的侗歌队自己外出“闯市场”,寻求商机。
小黄的村民在唱歌
根据从江县旅游部门掌握的情况,目前小黄各侗歌队,活跃在全国各地,有的出入大宾馆、酒店演出,有的应邀参加各地政府举办的各类活动。还有的活跃在景区,成为了民族歌舞表演的中坚力量。“据我们了解,省内的梵净山景区等就有我们小黄的演员。”周志军说。
辛劳的演出是有回报的。据了解,小黄侗族队,应邀到外地演出,差旅和到演出地食宿的费用由邀请方承担,此外,每人每天还有150元至200元不等的演出费。这样一年下来,一个侗歌队会有上百万元的收益。“每个侗歌队有几十号人,分配下来,每个人能拿到几万元。”周志军说。
对外演出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富了当地群众。小黄有名歌手吴仕英和几位姐妹现在经营的名叫“侗乡映象”的农家乐,这农家乐就是她们这些年靠外出演唱侗族大歌赚来的钱回乡开办的。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