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我省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发展纪实
当干净的空气、纯净的水源、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绿绿的贵州让人眼前一亮。
著名企业家马云说,现在企业寻找投资地,不仅看地下的资源,还要看地上的空气、阳光、山水等生态环境。
近年,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贵州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善待且利用好天赋资源优势,让GDP尽透出深厚的绿色。
穿过隧道即是花园工厂
但凡到过茅台酒厂的人无不为其惊叹:占地220万平方米的厂区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绿树成林,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园式工厂屹立在长江上游惟一未被开发的一级支流——赤水河上。当地良好的水文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无法复制的神秘茅台酒。
印江自治县积极探索“山上封山育林、山腰发展经济林、山下建设耕作良田”的治理模式,突显了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左禹华 摄
贵州以生态优势孕育的奇迹比比皆是。
这里有128种矿产资源,其中28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有“江南煤海”之称,也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贵州白酒、绿茶、烟草和辣椒等特色产业优势。
这里四季青翠、山清水秀,被誉为“天然氧吧”,省会贵阳市被评为“中国避暑之都”。
……
贵州屹立在山坳之上,山成为阻隔,却也因相对封闭成全了生态环境保持的相对完好。
在全球工业化的浪潮中,贵州属于后发,却也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对前行方向看得更清晰。
守住青山绿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先行者给予后来者最大的经验提示。
为此,当贵州开始大举进军工业化,顶层设计显得立意高远:
“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努力实现煤电化、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四个一体化”,投资开发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5个100工程”,重点打造烟、酒、茶、多彩贵州旅游和中药材产业“五张名片”。
一个值得注意的显著变化是:工业化顶层设计的关注点不再局限某一重点企业或者单一重点行业,而是成链条式的,牵拉着整个生态资源优势进行全局式发展。
贵州在实践一条绿色工业之路。
“凡是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效益好的项目要重点扶持;凡是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项目和高耗能、污染严重的项目,都要从严把关……”严把环评准入关成为贵州招商引资工作的必要前置条件,多次在全省重要会议中被重申。
按照新型工业化产业链发展设计,一座座主题各异而鲜明的产业园区在青山绿水中拔地而起。
在炉碧经济开发区,一座占地1200亩的庞大工厂让人叹为观止。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200亩,总投资31亿元,年产120万吨氢氧化铝、80万吨氧化铝。2012年5月1日建成试产,当年实现工业产值12.66亿元。2013年预计将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这就是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引进的龙头企业———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31亿元,一、二期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年税收实现25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成为贵州东南部铝工业基地。同时园区内还落户了与其配套的裕高电子、全世通精密仪器制造、九檬建材、青苹果电力等一批上下游企业, 一条清晰的煤电铝深加工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形。
此外,在贵阳,金阳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在息烽,小寨坝煤电磷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升级;在仁怀,白酒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粗大黑”逐步被“精富美”取代。
由原万山汞矿下岗职工创建的大龙银星汞业,通过技改和扩建,脱胎换骨,形成年产氯化汞1600吨、低汞触1.2万吨、锑1万吨、副产回收汞400吨的生产能力,其主导产品汞触媒占据全国63.4%的份额,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汞触媒生产基地和锑汞分离循环产业基地。
在建的铜仁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烟气脱硫煤电锰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通过脱硫还原技术,精制成高纯硫酸锰和四氧化三锰,两者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和关键前驱体,此外,该项目每年还可为大龙电厂烟气脱硫8000吨,节约上亿元环保费用。
今天,穿过一个隧道即是花园式工厂,在贵州不是梦境而是现实。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