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建设人才创业首选地 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5-30 09:52:56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强力推进 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人才服务体系

  加快省和贵阳市人才市场改造升级,2015年前,省和9个市(州)要建立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立人才资源服务园区。扶持培养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服务机构到我省开办分支机构。

  关键词:人才引进渠道

  通过举办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组团赴国内外开展人才集中招聘等方式,开拓高层次人才资源引进渠道。

  关键词:人才购房(租房)政策

  落实好高层次人才购房(租房)补贴、免费入住等政策,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人才小区。切实满足符合所在地住房保障条件的人才住房需求。

  扎实推进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加快改造提升和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人员专业、流程科学、高效透明的技术交易平台,鼓励省外科技中介组织在我省建立分支机构,开展中介服务,优先支持示范性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150家知识产权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形成150项重大关键技术专利或专利群,培育形成一批驰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标。

  深入推进科技金融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制度 机制 体系

  建立科技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国有创投机构绩效考核、约束及激励机制,建立科技信用体系并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关键词:特别服务

  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通过信贷、票据、担保、理财等方式,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特别服务。

  关键词:金融服务能力

  扩大省级财政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50亿元,壮大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和科技小额贷款机构规模,全省科技金融服务能力达200亿元。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关键词:专项资金 发展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

  落实好省、市、县三级财政分别按不低于每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

  建立贵州省人才发展基金,重点资助全省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人才开发。

  积极申请国家参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省级可通过省创业投资基金、省风险投资管理资金以及省有关专项资金给予相应参股支持。

  统筹推进人才发展  科技创新工作

  关键词:统筹推动

  坚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制,实行主管业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制度,省直各相关部门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动本领域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落实好单独设置县级科技管理机构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统筹管理制度。

  关键词:年度发展报告

  健全完善人才发布、科技进步与创新专项统计制度,每年发布统计公报,形成年度发展报告。

  关键词:推介活动 主题宣传活动

  每年至少到省外开展一次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推介活动和“创业到贵州、圆梦在贵州”主题宣传活动。

  深度解析《指导意见》宗旨特点

  宗旨:补齐人才科技短板   实现同步小康梦想

  放眼全球、全国,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进入知识经济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人才和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科技创新说到底靠人才,对人才的争夺战更加白热化。

  从全球来看,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的特殊背景下,许多国家纷纷调整人才政策特别是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人才。近几年,我国实施“千人计划”,也正是要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创业。

  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凭借其经济实力,千方百计巩固和扩大已有的人才优势。西部地区不甘落后,频频出奇招、狠招争抢人才。

  反观贵州,人才短板日显突出。

  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主基调、主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速转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弱,仍然是制约贵州发展的关键因素。工业化、城镇化是我省发展的两块短板,人才和科技则是短板中的短板。要顺应老百姓圆梦同步小康的迫切期待,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超常规的措施,赶紧抓、狠狠抓、坚持不懈抓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创新工作,拉长短板、补齐缺口。

责任编辑:陶明霞【收藏】
上一篇:端午游旅行社盯上高三学生高考之后就是小长假
下一篇:酒后头脑一热杜撰帖子 网上散布谣言被处8天行拘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