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十七年的逃亡之路(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1-07 15:57: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警方抓捕屡逃脱

  十七年过去了,这起命案的阴影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散,在大多数村民心中,案件未破,凶手在逃,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心结。杀人者何时才归案?

  十七年来,台江警方始终没有停止侦破的步伐,几任县局领导都将“4·15”命案列为头等大案。台江县公安局先后成立多个专案组,派员辗转全国百余个县市,行程几万里。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始对在逃人员实施上网追逃,吴昌志被列入第一批追逃对象挂到网上。在此之前,一份份协查通报通过传真机发送到全国各地公安派出所,要求各地派出所对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仔细排查。2011年5月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追逃”专项行动,州局将吴昌志列为州督捕逃犯,并下达了限期将其缉捕归案的命令。

  让时光闪回到一九九七年的那个夏天,在贵州省施秉县某个乡村的一片梯田里,一个衣衫襟褛的农民正顶着骄阳烈日在一丘积满水的田里卖力地犁田,水深没膝的田里,农民前面的那头慵懒的老牛拉着笨重的犁铧缓慢地行进着,不时摇晃着尾巴驱赶身上的蚊虫,溅起阵阵污泥飞落到农民的脸上和身上,无处可躲的农民被弄得满脸满身都是泥污。

  这个熟练操作着犁铧的农民就是吴昌志。当初他一口气从建筑工棚里跑了出来,在一个没有人烟的荒野躲了一晚上。第二天,身无分文的吴昌志不敢再回工地,他沿着火车轨道一直往前走去,几经奔波,最终一路讨饭逃到了施秉。为了填饱肚子,他走到那些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人家谎称自己无田无地,空有一身力气却只能在家坐吃山空,无奈之下,只好出来找份活路糊口。淳朴善良的乡民被感动了,毫不犹豫就收留了他。就这样,吴昌志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潜伏在施秉,靠走村串寨专门给人耕田种地来获取低微的报酬。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没有活可干的吴昌志来到集市赶场,他在街上转悠了半天什么也没有买到,正准备转身回去。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伙人聚集在一根电线杆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出于好奇,吴昌志也凑上去想看个究竟。然而,在看到那张贴在电杆上的白纸里面的内容后,他大惊失色。那是一张警方的协查通报,正是针对他本人的“通缉令”, “通缉令”还附上他的第一代身份证上的黑白照片,那张照片太过抽象,就像手工画上去一样,照片上的五官轮廓十分模糊,要想仅仅从照片里辨认出真人,难度可谓不小。吴昌志不动声色地悄悄溜出了人群,他实在不想再在这张“索命单”面前多呆一秒钟。吴昌志径直往火车站方向走去,他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个地方不能再呆下去了,得赶快逃走。

  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吴昌志一直在浙江深居简出。经过几次险中逃生后,他的嗅觉变得越发灵敏,只要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没命地逃跑。在浙江的十多年时间里,他曾辗转多个地市,换过无数个工地打工,每每才刚刚在一个工地上干了一段时间,突然听到警车的警报声从街道上传来,他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路跑往另外一个地方,尽管那些警笛并非冲他而来。遇到社区民警上来工地检查暂住人口的身份时也匆忙地逃路,等警察检查完回去后,身边的工友才发现他不见了时,吴昌志已经跑到了一个更加偏远的工地打工。如此频繁地逃窜,导致他很多次工钱都还没有领到就跑了,几年下来,吴昌志身上依然分文未有。

  在十多年时间里,吴昌志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游击”生活,他不敢去工厂里找工做,怕人家查身份证,也不敢在警察容易出没的地方久呆,免得整天担惊受怕。

责任编辑:苏慕凉【收藏】
上一篇:“昂的哥”——熊汇春
下一篇:台江将建南开水库 为耕地灌溉和村镇供水服务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