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旅游 > 旅游 > 正文

黔东南之旅的8 天 在苗寨“寻找自我”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2-13 01:00:52  来源:艺龙  


  在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给予我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少数民族风情”,也不是陌生的自然和人文“风景”,而是通过对“他们”的认识,来更好地了解“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汉”和“中国”的历史。如台湾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所说:“‘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可以说,没有‘异族意识’就没有‘本族意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没有‘族群边缘’就没有‘族群核心’。”

  黔东南之旅的8 天,始终怀有一种矛盾的心情。

  跟随的是由春秋航空组织的上海作家媒体采风团,而且是最后时刻才“候补”搭上的末班车。之所以这么积极地想去,是因为近来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感兴趣,而黔东南又是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苗、侗、布衣、壮、水、瑶、土家等33 个民族,每个民族内部又有各种地区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然而怎么在少数民族地区“行走”,却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早先有朋友约我一起去西藏,我想了想,还是回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暂时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姿态”。

  或许我对这些问题看得过重,过于严苛了。这次在黔东南,没想到,第一天,在大簸箕寨,我有些沉重的心理负担就成功地得到“减压”。
 


 

  进寨前,显然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组织,风雨桥上拦门酒、板凳舞一应俱全,妇女和孩子盛装列队,男人则奏起热闹的苗族音乐。寨子在小河边,沿山势而建。经过半山男人们聚集抽烟聊天的亭子,就算进了“寨门”。看着同伴们哗地一下散开,好奇地四处张望,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觉得我们一行简直有“鬼子进村”的架势,不仅破坏了人家日常生活的节奏,到处拿镜头对着人家一通狂拍,似乎也不太尊重人家(虽然他们或许不知道肖像权是什么)。

  直到来到一座高高的寨楼前。寨楼有三层,侧面沿外墙是木楼梯,楼梯上散坐着几位中年苗家妇女,正在干活。真是好镜头啊。我忍不住,还是端起了相机。然后从相机取景框里,我看到那几个苗家妇女正对着我指指点点,脸上笑开了花,互相唧唧喳喳说着什么。于是我也冲她们傻笑。村长正好经过,他能说一些汉语,就停下来告诉我:“她们说你比妇女还妇女。”哦,我这才明白,她们是看我的一头长发新鲜呢,大概住在这“原生态”的苗寨里,她们很少见到长头发男人吧。有意思的是,这一来,我的心理负担顿时卸掉了大半—我看她们新鲜,她们看我新鲜,彼此彼此嘛。

  后来村长索性带着我们几个,在寨子里转悠起来,边走边讲解那些寨楼的历史,那一排排金黄玉米的用途,那个90 多岁还在路边做着家务活的老妇的生平……走着走着,忽然背后一阵风,我还没来得及回头,另外两位中年苗家妇女擦身而过,同时伸手摸了一下我的辫子,然后嘻嘻笑着消失在小路的拐角。这下我彻底“心理平衡”了,摸都给摸了,于是端着相机,就像端着机关枪,一路狂拍过去。


责任编辑:yangyi【收藏】
上一篇:自驾游黔东南 感受苗寨风情
下一篇:看看苗家少女身上的斑斓色彩(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