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从榕侗族文化及历史文化旅游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4-28 11:56:20  来源:  


  榕江(古榕群、三宝侗寨、大利侗寨)—从江(岜沙苗寨、小黄侗寨)—黎平(肇兴侗寨、堂安侗寨、翘街)—锦屏(隆里古城)

  古榕群:榕江,传说因榕树多和江多而得名,沿河的古榕就有千余株,可称天下古榕奇观,最为密集壮观的就数三宝侗寨沿河一带的护堤榕,有50余株(全县沿河两岸共有1000多株),如一道屏障保护这片美丽富饶的侗乡。树冠郁郁葱葱,形如华盖,枝繁叶茂,根源蒂固,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有“古榕包碑”、“古榕吞庙”、“榕根墙”、榕根瀑布、夫妻榕、榕根窗、九龙入海等奇观,让人叹为观止。大家沿河堤而上,走到大桥头的上侧,看到的最为神奇的就是“古榕包碑”,这是民国年间(1919年),村民们为记住捐资修建这个老渡口的人,而立了这块“公德碑”,当时旁边有一棵小榕树,年长日久,榕树逐渐长大并将石碑揽入怀里。在三宝侗乡,侗族人民视树为神、视水为灵、他们用心来保护这美丽的自然,用情来呵护这神圣的领地,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感悟大自然对侗乡的回报和奉献。各位游客,到这里你们要抱一抱夫妻榕,让夫妻白头偕老,家庭幸福,抱一抱长寿榕,让大家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三宝千户侗寨:素有“天下第一侗寨” 的美称,位于县城北郊,有2300多户、15000多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4%,是中国侗族最大的聚居地,是中国侗语标准音所在地,是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节”、“侗族琵琶歌”所在地。2000年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宝与榕江县城一桥之隔,沿途是万亩大坝,大坝全长10余公里。三宝侗寨何冠之“三宝”,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在远古时候,三宝大坝原为湖泊,湖中住有3条龙,每条龙嘴里都含有一个宝,某年山洪爆发,湖泊决口,3条龙直奔大海,留下三个龙宝,一个落在乐乡塘,一个落在寨头塘,而另一个落在车寨塘。侗族迁徙至此,认为这里是一块宝地,确定在此定居并命名为“三宝”。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宝”是侗族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这里的民族风情古老浓郁,三宝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方式很独特,叫“行歌坐夜”或“行歌坐月”,晚上侗家男女青年结伴在一起,男的弹起琵琶,拉起牛腿琴,唱起求爱歌,姑娘们一边纺线,一边倾听小伙子们动人的歌,偷偷观察是否有情有意,感觉如意就用歌声应答,年长月久,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利侗寨:大利侗寨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共250多户1190多人。这里的侗家人居住时间十分悠久,传说在元朝之后就已经逐步迁入了。

  大利侗寨十分古朴幽静,四周古木参天,楠木、红豆杉等珍惜植物蔽日遮天,寨中清澈小溪涓涓而流,清道光年间建造的五座不同格调的风雨桥日夜伴随村民倾听古老的传说,清乾隆年间铺就的青石板贯通家家户户,光洁照人,布局紧凑的青瓦木屋、禾晾谷仓依山靠水,典雅别致,特别是1781年建造的别拘一格的侗家三层木楼天井四合院保存完好,四代同堂的侗家人和谐相处,幸福和乐。这里的人十分讲究自然与共,保护自然就像对待神灵一样,祈求自然的恩赐和护佑。

  大利侗寨是“侗族传歌”之乡,古歌、叙事歌、大歌、情歌在木楼里、风雨桥上、鼓楼下代代相传,每到夜幕降临,宁静的村寨歌声悠扬,唱出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利被誉为“深山里的画廊”。歌声和溪流滋润您的心灵,青山古木护佑您的身躯,是一片远离尘埃,“天人合一”的人间浴池,是让疲惫心灵得到憩息的最好家园。

  岜沙苗寨:岜沙苗寨距县城7.5公里,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475户2244人,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岜沙系侗语地名,苗语称“分送”。译成汉语即“草木繁多的地方”。

  公路修通已半个世纪,这里依然箐黑岭翠,树竹幽深,古藤缠绕,松涛阵阵,浓荫蔽日。主要得益于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盗伐林木除了退赃以外,还要罚三个一百二(即罚120斤米、120斤酒、120斤肉)请寨人食用,岜沙人生小孩、葬礼都要栽树的优良传统,使这里森林能完好保持至今。

  被誉为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岜沙,至今保持着一、两千年前古老的原始习俗。男子身穿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头部四周剃光,头顶挽着发髻,身背腰刀,手牵猎狗,肩扛火枪,一身古代武士装束。妇女服饰简约,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刺绣。其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民居和习俗原始古朴。这里原生态民俗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众多,农历十二月初一的苗年,三月初三后丑日的映山红节,六月初六后卯、辰、巳三日的秋千情人节(吃新节),十一月十九的芦笙节等最为隆重。

  小黄侗寨:小黄是一个美丽的侗族村寨,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一条小溪穿寨缓缓而过,四周青山环抱,几百栋吊脚木楼依山傍水,构成一个山水歌为一体的侗寨。小黄距从江县城27公里,海拔630米,全村共717户,3471人。这里人人都爱唱歌,现村里有歌队61支、歌堂61个。小黄侗寨是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族大歌”早已享誉国内外。

  肇兴侗寨:肇兴,旧称“肇洞”,位于黎平县城南70公里,是肇兴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海拔410米,现有住户近800户,占地180960平方米,是侗族南部方言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

  肇兴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把这种自然片区叫作“团”,分称仁、义、礼、智、信五个团(寨)。片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寨子里杆栏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疏密有致,全用杉木建造。房子一般“五柱七瓜”,歇山顶盖小青瓦。还有戏楼、歌坪、禾晾、谷仓、瓢井等建筑,布局紧凑。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乡有文化站,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肇兴乡及毗邻侗寨群众,欢聚鼓楼、歌坪,举行热情洋溢的“踩歌堂”、“抬官人”等文化娱乐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歌类大致有“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山歌、情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等。侗歌歌声娓婉,旋律悠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早在六十年代就轰动国内声乐界。每隔一年举行一次芦笙会,主、客吹奏比赛,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笙声阵阵,甚为壮观。

  堂安侗寨:堂安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古朴优美,为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的项目。

  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历史悠久,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翘街:翘街,又称东门街,是黎平尚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这条街位于城东面,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公里余。此街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所以称为“翘街”。远远望去,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此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翘街内还有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在黎平召开会议的旧址,史黎“黎平会议”会址。翘街内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两湖会馆”。会馆主体建筑有禹王宫、佛殿、庑厅、三楹阁楼、戏楼等,总占地面积3480平方米,是黎平古城保存较完好的清中叶建筑群。禹王宫是两湖会馆的主要建筑,为三间十一檩双步廊式,宽14米、高8米,进深13.2米。前檐券板和宫内望板下悬挂巨幅匾15块、额4块;柱壁挂有楹联26副,为清嘉庆至民国初年间的各级官员、名士以及两湖弟子题立。会馆内保存完好的匾额书法艺术为这座古建筑群增添了不少光彩。何绍基题书的“绩着平成”和石成藻题书的“诞敷文德”匾,由于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收入《中华名匾大全》一书。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隆里古城:隆里古城——一座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汉文化孤岛,它距县城45公里,距黎平飞机场21公里。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化名镇,2007年6月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后几经修筑,形成现有风貌。城区面积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3280人。古城的整体轮廓近似长方形,南北宽217米,东西长222米,设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城内以原千户所衙门旧址为中心,往东、西、南三个方向修建三条主街,三条大街又分出六条巷道,街巷把整个城区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九个居住区域,形成当地俗称的“三街六巷九院子”。城区共有大街小巷20余条,每条街道和九个居住区域都各有名字,街道均用鹅卵石铺成,镶嵌出各种图案,以娱蚣、古钱币图案居多,历经人们数百年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而且天晴不灰,天雨不泥,如果是雨后进入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现存古城,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要,是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其防御体系设计十分精密。城墙四周挖掘有护城河,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成“丁”字型,一则因“十”与“失”谐音,为军事城池所忌讳,二则可寄寓人丁兴旺,城池永固。城门设有内外两道城门,形似“瓮城”结构,俗称“勒马回头”,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虚实结合,暗设机巧,充分显示了古人在加强古城的军事防备功能上苦费心思。

  城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那些历经劫难而得以幸存的“窨子屋”。房屋临街排列整齐,一色三间两层封火墙式建筑,八字门楼,门前是青石凿成的三步台阶,门旁各放一石凳,供休憩乘凉,门框上方是匾额,彰显着主人的郡望或家风。民宅平面布置自外而内,大抵先前门,而后前屋、正屋、后屋。房屋结构采用穿斗式人字形坡屋顶,盖小青瓦,外围砖墙或泥石墙,以青条石为基座,顶部成迭落形,翘角凌空,有如马头,俗称“马头墙”,墙上石灰彩饰,彩色花纹框边走线,或精绘花鸟虫鱼,或勾勒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屋之间均以天井相隔,天井用青石镶成,旁边存放一青石长方形防火水缸,龙蟠璃护,玲珑凿就。这些房屋采用优质木材建造,结构严谨,工艺精良,流溢着唐宋遗风、明清风采,记录着古城的沧桑变迁。现存古建筑以陶家大院、科甲第、武举第和两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为完整和最具典型。
 

责任编辑:邹亚平【收藏】
上一篇:镇远历史文化和舞阳河山水风光旅游
下一篇:凯里、下司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