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2013雷山苗年将于11月10日至15日隆重举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0-11 14:16:0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从贵州省雷山县苗学会及百村寨老节日联盟会获悉,雷山县一年一度的苗年将在2013年11月10日至15在雷山县城及全县100多个苗寨隆重举行。

  今年的雷山苗年一改历年12届的风格,纯由民间自发组织勤俭办节,重在展现苗族同胞原滋原味的年味和展示淳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幕式为10日下午,13:30-14:30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县城主干道巡游展示,14:30苗年开幕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展演在县城木鼓广场举行。歌舞表演分三大主题:精品苗歌、精品苗舞和精品器乐。

  苗年期间,将举办有11日至15日的全国超级牛王对抗赛和百牛对碰赛、11日至12日的民间银饰刺绣大赛、8日至9日的全国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11日至12日的牵手西江千户苗寨中外百对新人集体婚礼、10日至15日第二届“苗疆圣地.和美雷山”全国摄影大赛、12日雷公山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重大活动。

  据悉,雷山县是全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拥有苗年、鼓藏节、银饰锻造技艺、吊脚楼建造技艺、铜鼓舞、苗族飞歌、苗药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

  据介绍,雷山县居住有15万人口,生活着苗、汉、水、侗、瑶、彝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2%,大部分生活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所以雷山素有“苗疆圣地”之称,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县内有中国及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天下超短裙第一村新桥苗寨,中国经典村落景观乌东苗寨,中国银匠村麻料、控拜、乌高苗寨等300多个唯一性、多元化的苗族村寨,组成了比较完整的苗族文化体系。雷山县苗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

  雷山苗年,苗语含义为祭男性始祖姜央的妻子“仰妮”和先祖“尤”公(“尤”公暨蚩尤),苗年也就是苗族同胞召唤先祖灵魂到自家来相聚的节日。

  过苗年,苗族同胞先是提前七天用酒缸酿备好酒。大多数人家是以大米作原料,不少人家为使酒香醇,用糯米和高梁、小米酿制的,家境贫寒一点的则以玉米为原料。酒酿好后装于土坛中,待“吃年饭”时方揭开盖子。每年阴历十月的第一个“兔”日送旧年,“龙”辰迎新年,为新的一年开始。一直过到“牛”日。祭品中,最讲究的是鱼,鱼不能缺少。鱼象征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一带迁徙过来。过年前一两天,各户到自己的稻田中捕捞三、五斤鲤鱼,以备节日之用。还煮成“冻鱼”留作龙晨的“早年饭”吃。“兔”日的前一天属“虎”日,村民说虎克猪是杀猪的好日子,当天便杀猪吃泡汤。第二天属“兔”,家家将用水泡好的糯米打糍粑。鸡叫时分已是“龙”日,当家的男人起床,煮饭、杀鸡,在自家神龛插香烧纸,以鱼、猪、鸡、鸭等肉以及酒和糯米饭、糍粑祭祀祖宗和图腾神物,用钱纸贴在屋内的岩爹、岩妈、祖灵、保爷、门楣、炉灶、猪圈、牛圈、犁粑、碓磨以及村外的保爷桥、保爷凳、岩菩萨、保寨树等物上。有的还特别由一老一少带上纸钱糯米饭摸黑出门祭果树。

  天蒙蒙亮时,姑娘和年轻媳妇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登上木梯梳头,向上登三级,背朝楼外面向楼板,向下梳头,落下的头发要细心捡起来,捆好备用。

  主人在天还没有亮已做好“龙晨饭”,也叫“年早饭”。饭菜和酒全摆在火塘边铺着稻草的地上,没有桌子,餐具全是土陶乃至葫芦、蚌壳之类。老人们说:“这样请祖先,满碗满仓”。苗寨新年第一天,不能扫地,不能倒水,吃饭时也不能泡汤、吹气。如果泡汤、吹气,新的一年就会水冲毁田、土,山风吹倒庄稼,不吉利。

  “龙”日,是大年的“初一”。这一天姑娘妇女们不做家务,早上起来在楼梯口梳头后即可用餐,体现母系为王的遗风。房族兄弟的男人们串寨吃酒,一来兄弟相互祝福,祝贺新年,二来加强兄弟间、寨邻间的团结,以示来年五谷丰登,寨人团结和谐。“串寨”酒男主人先到,待男主人祭祀祖先后,女主人随之参与,可以一起喝“串寨酒”。有木鼓铜鼓的村寨,此有下午亦举办醒(起)鼓仪式,敲鼓作乐。

  “蛇”日姑娘们起来挑水时,必须从家里点香一根或三根,带上纸钱糯米饭和肉到水井边祭祀井神仰阿莎。这时,起得越早,梳头越快,抬水越早的姑娘妇女越勤快。接着,这天“牛打架”开始,又称“斗牛”,也有斗鸟、斗鸡的,即是家庭、寨邻都拉牛(或提鸡、拿鸟)到规定的场地进行斗牛、斗鸟、斗鸡。男女老少亲朋好友都集中于此看热闹,个个喜笑颜开,共祝好年辰,同庆好光景,一派团结和睦景象。

  过苗年是必定要跳铜鼓和芦笙的,热闹非凡。苗年一到,姑娘妇女们年前一二十天内就把未绣的衣裙绣好,给新衣裙缀上银铃银片,以便过年时跳铜(木)鼓和芦笙。

  跳芦笙、跳铜鼓一般为五至七天。寨子中央专设鼓笙场,过年达到“猴”日,一般年景,“猴”日午后,保管铜鼓的“寨老”用香纸鞭炮、米酒、鲤鱼等“醒鼓”,先到旧鼓坪上跳几圈,后移到新鼓坪上继续跳。寨上“鼓主”家人跳过后,全寨男女老少和寨外来客跟着跳,众人身着节日盛装,在铜鼓、芦笙伴凑下踏着铜鼓的节拍,围着鼓柱跳舞,也叫“踩铜鼓”。

  鼓笙会的头尾两天,“芦笙头”、“鼓主”或“寨老”须代表本寨人以酒、糯米饭和鱼肉在鼓笙场上奠祭天地和神灵,然后派三、五个青年小伙分糯米饭给来观看的客人吃,用牛角分别向鼓笙场上的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和来客敬酒,以期跳鼓吹笙隆重开始、圆满结束。

  “跳芦笙”以“讨花带”曲调和跳法最具戏剧性。“讨花带”是男性青年以“讨花带”的芦笙曲调向他所爱慕的姑娘吹奏。吹奏此曲是在傍晚芦笙场临散前或芦笙会达高潮时。吹奏这种曲子只允许能与本方本寨开亲的客人青年吹奏,本方青年也可向来参加芦笙会的客人姑娘吹奏。当某青年相中了芦笙场上哪位姑娘,他便以芦笙朝着她吹“讨花带”的芦笙曲。曲子吹奏片刻,不管姑娘对小伙印象如何,出于礼节,都会把自己的围腰或花带系在男方芦笙中间的竹管上。小伙必须吹道谢的调子以示道谢。

  吹笙跳鼓入夜,寨上姑娘与寨外青年在寨边、村头或河边寨子规定的游方场上对唱情歌,苗话叫“游方”。踩鼓、游方延续到“鼠”日才结束。这天上午,家庭男主人早起煮熟糯饭后打糍粑,准备丰盛的菜肴,吃好饭后继续跳芦笙铜鼓。傍晚,外寨青年陆续返家,最迟在晚上鸡叫前必须全部离寨。鸡叫以后,寨中当家男人赶星夜用簸箕端着油、盐、葱和牛粪、芭茅草、枫香树枝等祭品外出到自己的田上去祭田。“牛”日,苗年的最后一天。祭田的男主人回到家后,喊醒家中老小,起来吃饭。本寨房族相互再次串寨吃“转转饭”,表示过节在这一天结束,这天也是最热闹的,一直“闹”到深夜才休息。

  “虎”日,苗年结束了,开始了生产劳动。(李雪)

责任编辑:许世芳【收藏】
上一篇:潘亮副州长一行到雷山县调研鸡鸠水库工程建设情况
下一篇:雷山县教育局做细做好小学寄宿生管理工作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