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山县大塘乡紧紧围绕创建“生态文明之乡、平安和谐之乡、特色风情之乡、小康富裕之乡”战略目标,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四个结合,统筹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着力塑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坚持文化保护与发展战略结合。在谋划全乡发展战略时,把民族文化旅游业作为推进发展的资源优势产业来抓,注重挖掘保护掌坳铜鼓舞、扁担舞、新桥锦鸡舞等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融入全乡发展规划和总体定位。
二是坚持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结合。首先以民族教育促传承。广泛组织开展“学苗语、唱苗歌、跳苗舞”活动,着力培养苗族文化传承人;其次以民间队伍促传承。鼓励和支持民间苗族歌手开展传帮带活动,并组织到县内外参加多彩贵州及各种交流表演等活动,促进苗歌苗舞保护与传承。最后以氛围营造促传承。在外墙改造、新屋建设等方面融入苗族元素,营造浓郁的苗乡风情。
三是坚持文化保护与项目实施结合。通过项目包装、推介、争取上级支持等渠道,该乡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对掌坳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了掌坳通组公路、铜鼓场、青石板步道、人饮消防水池(2个)、篮球场、垃圾池、公厕等设施,并将掌坳风雨桥、休闲凉亭、休闲长廊、特色寨门、停车场、太阳能路灯、排污沟等项目纳入招商引资、一事一议规划。
四是坚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结合。顺应旅游市场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趋势,结合实际打造以掌坳村、新桥村等苗族主题农家乐为支撑,以“爬坡节”等民族节庆旅游为平台的大塘乡特色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依托掌坳村“铜鼓舞之乡”、“民族歌舞之乡”,新桥村“水上粮仓”等现有品牌,进一步整合资源,助推“游水上粮仓,观九九水库,看短裙表演,食大塘黑毛猪”精品旅游路线塑造提升,延伸旅游辐射面,持续推动产业经济发展。(龙彩霞)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