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农民县城租房供儿女上学成时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3-01 14:07:17  来源:  

  近年来,改革开放,出省务工,从事非农生产,让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有知识,成长为专业人才,利于就业谋生,已经成为新一代农村年轻父母的共识,克服困难,辛苦自己,也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成了他们的首选。

  家住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村民李民华因2月28日远赴浙江义乌打工维持家庭经济,为把孩子送进县城学校就读,让孩子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2月26日便在雷山县城羊场坝以月租150元(包含水电费)租了一间50平方米民房,安顿妻子护带7岁和6岁大的儿子孩子在县城上学。

  27日,李民华妻子带着7岁大儿子和6岁大的儿子分别在丹江小学一年级和县城创世纪幼儿园顺利报名就读。俩孩子开学后,28日,李民华便踏上了雷山开往浙江义乌的客车……。

  与李民华同村村民李民建虽人在广东珠海打工,也同样支持妻子在元宵节前一天在雷山县城南门坝以月租180元(含水电费)租了一间楼房,供妻子护带7岁儿子在县城丹江小学一年级上学。笔者发现这是新潮流,觉得这是新现象,于是进行了稍加深入的采访,发现目前在雷山像李民华、李民建这样到县城租房带儿女上学读书的农家竟有300余户之多,要算县城投寄读的、县城做生意随身携带子女上学的农家,那就更多了。

  是什么原因促使雷山县山村农户进县城租房供儿女上学成时尚呢?

  一是为了孩子成才而效仿他人。丹江镇排翁村文德秀,看到村里两户人家在县城租房,让孩子从小在县城中小学上学,高中毕业,3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去年9月也在县城西前街租房,护带家孙和外孙在县城上幼儿园。

  二是让孩子从小接受城市文明。李民建妻子说,带孩子在县城上学,虽然不指望他一定学优考上大学,但是从小在县城长大,在现代城市文明熏陶下,也会增见识长胆气,从容大方。

  三是不愿孩子隔代寄养让老人娇宠惯坏。李民华的岳父母就在县城边,完全可以帮带孩子在县城读书,但他宁愿租房留下妻子亲自脱产携带也不送进岳父母家寄养。他认为,老人们“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悲天怜人,心慈溺爱,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忍心让孩子吃苦耐劳,容易娇宠惯坏孩子。

  四是让父母进县城享福尽孝。丹江镇乌东村潘万新于2008年在县城羊场坝租房,由72岁老母亲带自己的一对儿女在县城读书。他说,老母亲年纪大了,可是留在家一来眼看心焦农活,二来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影响老人家身心健康。在县城租房,一来看护两个孩子上学,二来享受县城文明,生活安逸一些,也算当儿女的尽孝心厚养老人。

  五是县城学校教学抓得紧。一些农民认为,县城学校质量意识强,教师竞争大,学校严格要求老师,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而农村学校放春耕秋收农忙假,一些村小老师忙于抓自家农务,一些老师乐于喝酒,相对散漫一些,要求不严,抓得不紧。为了不误孩子前程,只好舍近求远,想方设法送孩子进县城读书。

  目前,仅是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就有9户人家在县城租房供子女在县城上学。远在雷公山深山腹地的大塘乡交腊村也有5户农家在县城租房供儿孙上学。永乐镇、迖地乡县城租房供儿女陪子孙县城上学读书的农户更是率先。进县城租房供儿女上学已成了雷山县山村农民的新时尚。(余国德)

责任编辑:wenxiaosheng【收藏】
上一篇:省州调研组赴雷山县大塘乡调研审核撤乡建镇工作
下一篇:雷山县八家安委成员单位为学校安全工作共献计策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