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健康 > 健康 > 正文

健康负债 积重“过劳死”或成“疲惫人生”终点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05-21 16:07:09  来源:新华网  



  近日,奥美中国24岁员工办公室猝死的消息引发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人在生存与社会竞争压力下“健康负债”越积越重,“过劳死”成了“疲惫人生”的终点,亟须引起全社会关注。

  疲劳在蔓延

  凌晨两点,记者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部,与值班医生史晓峰闲聊了起来。谈及医患关系紧张,史晓峰将话题过渡到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上,他说:“你站在医院的走廊上,仔细观察脚步匆忙的医生和护士,他们长期承受着白班夜班的交替、拥挤杂乱的环境、时刻紧绷的神经,难以得到患者和舆论的体谅,身心俱疲。”

  现实中,除了医护人员、教师等特殊职业,还有谁在透支健康、过度疲劳?

  名牌大学毕业的余卫明在某股份制银行广东分行就职超过3年,主要承担稽核审计工作。“平常上班整天对着电脑。工作压力大,偶尔晚上还会失眠。”余卫明坦言,他早已模糊了上下班的概念,只知道本职工作没干好会影响升迁,项目进展不顺利会挨领导批评。

  “与客户经理相比,我们的压力还算小的。”余卫明告诉记者,从事银行拉存款、放贷款一线业务的客户经理,收入水平与营销业绩直接挂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哪个客户经理不疲劳”。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高校教师到中小学生,从公务人员到城管协警、出租车司机,从企业高管到IT“码字工”、保险销售员、媒体从业者,大都市的许多角落,疲劳不同程度上伴随着许多人。

  只为“生存”与“进步”

  随着生活成本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不少人刚踏入社会,即意味着开启了“少时健康换金钱,老时金钱买健康”的循环,“健康负债”像滚雪球般加速积累,“过劳死”也必将越发频繁、越发年轻化。

  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为了生存,人们只能把健康往后放一放。”年轻人满怀希望、承载厚望步入社会,努力奋斗趁年轻;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鞠躬尽瘁显担当。社会的中流砥柱都肩负沉重的生理与心理负担,而这种趋势正蔓延至更广的年龄段。

  “要买车供房、要出国旅游、要读EMBA,你只能熬夜加班、陪客户吃饭。于是开始健忘、烦躁、悲观,睡眠质量越来越差、醒来也不解乏,偶尔耳鸣目眩。知道这种状况不好,却毫无办法。”余卫明深有体会地说。

  专家认为,物质财富膨胀、社会地位提升成为当下许多人竞相追逐的唯一人生目标,“大忙人”成了人人爱听的褒义词、社会精英的代名词。

  “谁会嫌官大、谁害怕钱多”,人们追求进步、自我加压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有专家举例说,在彩票站坚持买彩票、渴求中大奖的彩民,往往是生存无忧但富裕不足的中产阶级,作为“夹心层”的他们,似乎更加迫切地要求进步。

  加强立法和社会保障

  社会与个人追求进步必须以过度疲劳为代价吗?南开大学学生心理指导中心主任袁辛认为,全社会构建和谐的用工关系、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求社会就业环境大幅改善,另一方面还需就业者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积极变化,这都需要时间。

  专家认为,当前有效防范“过劳死”,需要从立法及社会保障层面体现“以人为本”,不断规范用工环境。

  一是立法关注“过劳死”及其他职业性过度疲劳症状,从规范雇主用工秩序着手,《工伤保险条例》宜扩充保障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细化用工环境改善的标准,限制由雇主因素引起的过度劳动。

  二是从社会保障方面展开针对特定人群的权益维护,包括更为合理宽松的休假制度等;为劳动者维系健康提供充分的保障设施,包括更低门槛的运动场所等。




 

责任编辑:zhuyanping【收藏】
上一篇:维生素怕热:服用维生素最好用温水不能用茶水
下一篇:炎热夏季多吃粥和蔬菜 七种最好的养生食物推荐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