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唱着飞歌迎客来 雷山旅游带来农民新变化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2-20 09:53:0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敬酒歌、迎客歌、苗族飞歌,歌声入耳。栏门酒、鼓藏肉、酸汤鱼,香飘四溢。入春以来,每天上千名游客醉美西江。

  今年1月份,雷山接待游客3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0.8%和1005.2%,实现龙年首月开门红。

  雷山是一座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富矿的县份,但当地群众却守着这样的丰富资源过着贫困的日子,有人曾戏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收入靠木材,九十年代外出务工赚钱。进入二十一世纪,雷山县坚持先行先试,拉开了旅游兴县的序幕,那时毕竟是夯基础,效果不是那么明显,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雷山郎德传递成功和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成功举办后,雷山旅游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收入以乘数增长。

  2011年,雷山接待游客35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31亿元。西江苗寨推出以“观苗家景、吃苗家饭、住苗家楼、赏苗家歌、跳苗家舞、购苗家品”为一条龙的旅游产品深受省外游客亲睐。去年,西江苗寨接待游客达24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2亿元。

  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富裕起来,雷山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鼓励和扶持当地群众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几年来,雷山投入3亿元用于修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上规模酒店、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不敢想象,我居然当上了‘老板’,还开着自己的小轿车四处旅游。”侯氏“农家乐”老板侯天保乐呵呵地说,以前他与老婆是专门收酒瓶,捡破乱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得的票子还不够家庭开支,天天盼上好日子。真没想到,好日子居然送上门来了。2008年,他筹集资金20万元,对自家的房屋进行农家乐改造,以年租金5.5万元出租给别人。去年收回成本后,自己开办“农家乐”,月收入上万元。

  雷山人的生活方式和身份,正因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而被重新定义。农民变成经理、老板、创业者、演员、员工、手工艺者、专业户等,比比皆是。

  52岁的侯天科是西江千户苗寨的一位普通村民,家中的三层木楼是近年新修的,侯天科告诉笔者,自己在家靠迎宾、种植蔬菜等,一年也能有12000多元的收入,家中彩电、电冰箱、电脑、热水器等应有尽有,已与城市生活没什么区别。

  目前,该县发展农家乐316户,农家接待床位有2029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直接和间接带动3.2万贫困人口脱贫。依托乡村旅游发展银饰、剌绣、蜡染、银球茶等民族文化产品,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板块,拓宽了雷山农民的增收渠道。目前,该县从事民族工艺加工的人员达1.1万人,年实现产值上亿元。发展绿茶基地7.8万亩,2011年实现茶叶产值2.5亿元,受益群众1.1万人。(潘国雄)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雷山多措并举抓实城乡低保对象年度核查工作
下一篇:雷山县“一业带三产”实现共融共振 共生共赢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