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财经 > 正文

3吨“私盐”引发“工业盐水门”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5-27 12:14:4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讯 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牵动了社会舆论的神经。

  近日广州当地媒体报道,广东佛山高明区工商局根据群众举报,查获一起涉嫌使用井矿盐卤水(下称“工业盐水”)加工酱油的违法案件,生产厂家竟然是一个年产8万多箱酱油的调味公司。

  但相关通报中并未点名这家公司的具体名称,“大型调味公司”又地处佛山高明,正是这种隐晦的通报方式引起了诸多猜测,海天味业被猜测为当事企业。

  对此,海天味业品牌总监、董事会秘书张欣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是冤枉的,这家公司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是看到媒体的报道才知道有这家公司”。

  佛山高明区5月23日下午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因沟通不畅,市里通报的数据有误,实际上该公司3月30日从南海小塘购入3吨非食用盐,勾兑成这26吨工业盐水。其中部分盐水已制成草菇老抽,共计90箱,有65箱已出厂销售,库存25箱。

  针对媒体上报道的佛山市高明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下午采访了该公司厂长陈裕华,他承认公司只是买了3吨多“私盐”,用来化为盐水做生产用。

  陈裕华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确实用了非食用盐,“有点贪图小便宜”,目前公司的产品销往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公司一年产值大概只有500万元,只有40多个员工,公司生产酱油的许可证今年1月8日到期了,目前还在重新申请换发新的许可证。

  他说,公司所购买的私盐是南海那边有人开车上门兜售的,“公盐(从盐业局买的)一吨要920多元,私盐只要500多,有侥幸心理,我们想着又节约成本又能不伤害人体的情况下做一个试验”,陈裕华说,“公盐”和“私盐”的成分差不多。陈裕华说,现在做调味品利润很低,大豆、面粉等原材料、人工成本都上涨得很快。

  而本报记者在佛山市高明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内看到,有质监部门的车辆停在场内,其部分存放在仓库内的产品已经被质监部门贴上了封条,这家工厂的厂房显得略为陈旧。

  记者查询佛山市工商局企业注册资料发现,此番涉案企业佛山高明威极调味公司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人和工业开发区,于1998年成立,年产量8万多箱。经营面积27000平方米,注册资本为476.0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梁荣昭。这家公司的历年的股东均为自然人,今年4月份刚刚进行了一次股东变更。

  不过,本报记者并未发现这家公司历年的股东姓名与海天味业招股书中公布的股东姓名有重合的情况。
 

责任编辑:tangyunfang【收藏】
上一篇:失控的“脐橙”
下一篇:工业盐水制造上万箱酱油 海天否认与其有关系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