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安全形势还较严峻
然而,对于即将全面实施的新标准,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并不乐观。他在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经过至今5年的推广,我国供水系统与新标准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
傅涛认为,除了自来水厂的工艺设计仍然相对落后以外,还存在自来水厂水质检测设备及检测水平不合格的问题,目前国内有能力完成新标准106项指标全检测的自来水厂寥寥无几。
他指出,目前我国的供水水质测定都是以水厂的出水水质为主,而入户水龙头的水质状况却无从知晓。即使出水厂的水质达标,供水系统中陈旧的管网也难以保障到户水龙头的出水水质。
傅涛表示,这些问题是供水行业的投资不足以及长期成本倒挂的水价体系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用水水价一直低于运营成本,尤其是水源污染、水资源费上涨、水质标准提高之后,供水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使企业无暇顾及水质的提高,导致供水行业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在水源保护、引入竞争机制、严控企业成本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供水行业的现行水质检测体系仍然存在问题。各地的核心水质检测中心绝大多数在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上隶属于当地自来水公司,只是名义上的独立,水质检测数据的可信度不足。
亟须足够资金投入
如何才能让水更安全、更健康?
邵益生说,改善水源水质和完善供水设施是让自来水水质稳定达标的主要途径,而水源水质的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也可能因污染出现暂时性、局部性的恶化。因此,我国城镇供水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为加快城镇自来水水质达到新标准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了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专项规划,升级改造自来水厂工艺和更新老旧管网,提高供水设施水平;加强水质检测监测,严格要求供水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的水质净化能力。他表示,确保城镇供水安全,还需采取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科技进步、强化运行监管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傅涛认为,要想获得真正健康安全的供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一方面,供水具公共服务属性,政府在供水行业的投资发展中有重要而且不可取代的责任,但目前用于直接改善供水水质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几乎没有。
同时,政府部门必须对供水生产企业的运营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企业进行工艺升级和系统更新,确保企业良好运营,并确保真正的水质达标。
他建议,将水质检测中心从自来水公司分离出来,由政府从财政支出中专门列支供水检测费用,建立第三方的水质检测体系;同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公众公开有关供水的水质信息。(记者 王炜)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