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11月,笔者行走在雷山县农村村寨看到,角牛顶、木青瓦、雕花窗、美女靠…一栋栋具有黔东南吊脚楼民居贮立在青山绿水间,成为农村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砍伐木林,得刮下木皮来盖房。”想起几年前的情形,54岁的西江镇麻料村民潘寅学刻骨铭心,如今,潘寅学的新房换上青瓦,四面墙壁装得严严实实。“今后刮风下雨,再也用不着提心吊胆过日子了。”潘寅学喜滋滋地说。
雷山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文化家园、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八好”村寨等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昔日“夏不遮雨,冬不御寒”的茅草屋、树皮屋,如今已焕然一新。有的村寨配备了健身场所,有的建起了民族文化芦笙场,还有的开办“农家书屋”,不断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西江村民李显雄把自家的危房改造成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农家乐”,年有收入4万元。在西江村像李显雄这样的人家就有6户。
据悉,自2009年以来,雷山筹建资金1.76亿元,其中:上级补助6941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筹资1.07亿元,对实行5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补助,2011年该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数为3440户,政府补助资金共计投入2336.3万元,于10月底完成任务,并通过县级验收。截止11月24日,该县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661户,惠泽群众2.6万人。(潘国雄)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