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施秉多年坚持终获厚报 太子参走上发展之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10-08 09:20:26  来源:贵州日报  

 

    据贵州日报消息 牛大场镇是施秉县中药材种植的领头雁,1993年,镇领导外出考察,带回2000元的中药种苗,成了施秉中药材产业起家的“火种”。太子参就是当时的品种之一。

  

    今年太子参赶上了好行情,价格从去年年底的每公斤20元左右,涨到今年7月上市初的70元,随后一路上扬,9月初涨到240元。牛大场镇农民抓住了这匹“黑马”,狠狠赚了一笔。

  

    施秉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通过多年努力,中药材初步实现了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无害化的良好格局。今年40多个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达5.2万亩,种药农户已发展到8个乡镇1万多户。原预计今年中药材产值9000万元,因为太子参价格飙升,全县中药材产值将达3亿左右。

   

    牛场镇的多数农户和石顺德一样,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中药材,不论市场的高峰还是低谷,一直坚持种植。以往,因为劳动力紧缺,参种便宜,农户种植太子参时,以粗放型的抛种为主,这样种植,一亩地要多用10斤左右的种参,因为价钱便宜,没人在乎。

      

    在确定中药材种植作为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后,施秉县成立了县、乡中药材领导小组,组建了中药材生产办公室,建立了量化考核机制。同时,通过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培植和发展多种生产经营形式的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  

 

    近年来,该县一直坚持与省中药研究所、省中医院、贵州大学、省植物园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聘请专家做顾问,经常邀请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现场传授中药材加工技术。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大户带小户的发展模式,推进中药材生产向专业化、科技化、规范化发展。

  

    目前,该县已建立500亩以上成规模的10个中药材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了全县1万多农户种植中药材,起到了“点亮一颗星、照亮一方人”的示范带动作用。

 

                                                    (磨桂宾)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施秉县为企业减负措施实效果好
下一篇:“十一”黄金周施秉接待游客2.9万人次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