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黔东南政府网消息 9月19日,州人大副主任莫章海到我县就开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执行情况和工业园区建设、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情况进行调研。县人大副主任刘平方、县政府调研员杨耀奎陪同调研。
为了切实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在各个民族村寨的实施情况,莫章海一行分别深入到丹江镇脚猛村、郎德镇南猛村、大塘乡掌坳村与各个村两委负责人作了详细的交流了解。莫章海指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的制定,充分结合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彩贵州的响亮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散布在黔东南这块神奇瑰丽的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如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推动黔东南旅游经济向前发展,保护好民族村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在郎德镇脚猛村,莫章海一行观看了该村芦笙队精彩的芦笙表演并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强调,推动民族文化村寨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从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着手,体现在形式上就是外在的景观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要高度融合两种文化载体,从视觉冲击力与震撼力方面来大做文章,从精神气质方面来展示一个村寨的品格魅力,极力展示自我风采。当得知南猛村《搓敢嬉对》表演项目代表黔东南州参加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获得表演项目“综合类”比赛金奖时,莫章海十分高兴,他激励大家要继续发扬,多渠道多方式发掘更多的民族文化文艺精品,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含量。
在丹江镇脚猛村,莫章海详细了解了该村在保护民族文化村寨方面的所作所为,并就发展村寨旅游经济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他强调,民族文化村寨的有效保护,要积极动员广大村民加入保护这一洪流中来,要做好保护思想宣传工作,不断提高村民保护的意识。要充分结合民族文化村寨的特色,实施配套旅游产业开发,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在大塘乡掌坳村,莫章海与该村村两委负责人就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情况作了了解。他说,掌坳铜鼓舞远近闻名,其粗犷的舞蹈气势,夸张的动作神态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他要求,要努力将自身璀璨的民族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让自身民族文化的精华不仅传承过去,还承接现在,更要传接未来。要在规划的区域内充分做好民族文化村寨的管理,使民族文化村寨彰显的不仅是秀美的风景,更是动人心弦的民族艺术文化。
调研中,莫章海一行还听取了我县相关部门对工业园区建设、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情况工作汇报,并就相关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