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县公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种杨梅奔富路纪实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0-06-30 10:28:39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港讯 (特约记者 张希才)6月28日,笔者专程到被称之为“雷公山下科技杨梅村”的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采访,看到该村一片连着一片排列规整的1100余亩科技杨梅,树丛间,绿叶满枝,遮掩着累累果实,一派丰收景象。

    眼下,公统村村民纷纷上山采摘杨梅上市销售。61岁老人王增富高兴地说:“我家种有453株嫁接杨梅,今年有280多株已挂果了,目前我两个儿子各开一部小车把杨梅运到凯里、施秉、贵阳等地销售,到今天为止(6月28日)已收入5000多元了,预计卖完后,纯收入可达35000多元,村党支部带领我们种植科技杨梅走上了奔富路”;一位年近50岁的苗族妇女余忠芬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家种10亩共310株科技杨梅,今年已挂果150株,按每株收获鲜杨梅50斤计,产量可达7500斤,产值3万余元,产业结构的调整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公统村位于雷山县城西部,距县城26公里、乡政府13公里,雷(山)舟(溪)公路穿寨而过,全村现有253户,1108人,辖9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6名),全是苗族,人均耕地面积0.7亩,是个人多地少的一类贫困村。近年来,公统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创建“一户一技能”为支撑,以科技为先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经济模式营造向着“短、平、快”效益转化,积极引导全村农民发展以“科技杨梅”为主的嫁接果品生产,盘活了山区资源,激活了山村经济,走出了一条致富途径。

    1999年以来,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山”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组织和带领全村农民向荒山进军,发动群众退耕还林种果树,经过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全村建成了高标准杨梅基地800亩,加上零星种植300亩,共1100亩,户均4.5亩。据村支书王增世介绍,今年该村科技杨梅已挂果见效益500亩,以每亩产鲜杨梅750公斤计,总产量可达37.5万公斤,按每公斤售价8元计,总收入达300万元,户均1.2万元。该村党支部在开展“三带三比”活动中,该村9组有一位名叫王力,一家4口人,是全村最困难的一户,通过王增世支书的帮扶下,并资助王力200元现金购买科技杨梅,于2000年种植了17亩,今年已有100多株挂果了,预计收入2万元。

    为了进一步抓好优质果品这一支柱产业,搞好对外宣传,争创品牌,策划销路,引进外商,2004年,该村由5人组成,成立了果品协会,州、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王增世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切实解决了农民“种果易、销路难”的问题。6月28日,王增世支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公统村种植杨梅的地区海拔高、向阳、杨梅乌红透亮,酸甜可口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成立果品协会后,果品销路也不愁了,6月28日记者亲眼看见,有5辆小车的顾客停在公路边等着村民采摘杨梅购买带回凯里、贵阳等地,村民种植杨梅的积极性更高了,科技杨梅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雷山深入乡村开展“七一”座谈会(图)
下一篇:雷山召开“勤政廉政为民”教育活动会(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