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进农村 猫猫河村110多户用上沼气
◎特约记者 唐光新
时下“低碳”已成为贵州省雷山县农村流行的一个热门词语,在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每一处都让人感受到“低碳生活”给新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正悄然走进农家小院。
3月24日早上11时,笔者来到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采访,已到时间做饭,但却不见村里冒出袅袅炊烟。村民陆志祥高兴地告诉笔者,过去猫猫河村家家户户做饭、炒菜全是烧柴火,不但一身脏,连脸上也是一层灰,现在用上了沼气,既干净又卫生,还节约,过去的“老虎灶”早已下岗了。
据了解,以前,猫猫河村林地面积少,家家户户还烧着“老虎灶”,每天吞噬着大量的柴薪,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全村470多亩林地变成了荒山。加之卫生意识差,疫病流行,村民贫病交加。
为缓解本村能源紧缺,保护森林植被。八十年代末,猫猫河村“两委”积极动员群众把原来使用的“老虎灶”改进为新型节柴灶。村干们率先打下了省柴灶,建起了沼气池,同时制定了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狠抓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如今,经过十几年努力,猫猫河村已有110多户使用了沼气,“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猪—沼—灯”等循环农业生活模式不断巩固,实现了生活沼气化,成为雷山县第一个沼气示范村。
提起沼气,陆志祥如数家珍:“沼气的好处多着呢,家里养猪场内的猪粪直接进沼气池,很省事,沼渣是上佳的肥料,沼液是上好的绿色农药,沼气用来做饭照明……”
沼气的推广,保护了森林资源,避免水土流失。猫猫河村现在每年节约柴薪35.77万公斤,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48.5%上升到现在的74.8%。每年每户节约用烟煤1吨,以每吨200元计,全村节约2万余元。
同时,沼气池的建成,有效地促进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未建沼气池之前,猫猫河村出栏生猪不到200头,建沼气池后,每年全村就出栏生猪600多头。全村已有90%的农户使用沼气液作肥料种植蔬菜,每年户均出售蔬菜收入3000多元。
如今有了沼气, 猫猫河村山变绿了,水变清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