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西江千户苗寨的变迁(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9-17 11:23:2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西江千户苗寨的变迁(图)

旅发大会前的寨景


西江千户苗寨的变迁(图)

旅发大会建设后村貌


西江千户苗寨的变迁(图)

现西江夜景(李玉贵 摄)

 

    本港讯 (特约记者 张希才)“看西江而知天下苗寨”,这是许多游客来到西江千户苗寨后最大的感受。

 

    在西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背着大包小包的“驴友”、画家、学生以及漂洋过海来的外国友人穿梭于这座古老村落的“犄角旮旯”儿。游客多了,随之而来的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也相继兴旺起来了。同时,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可这些,在十几年以前却是村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突优势    抓亮点

 

    西江村现有1288户、5405人,苗族人口占总全村总人口的99.5%。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西江千户苗寨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苗族村寨,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民族历史。是最能体现苗族文化特色的村寨。其恢宏的气势、香甜的米酒、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可是,这些都没有引起世世代代处于苗疆腹地的苗族同胞们的注意,一直以来,他们始终搞不懂许多外地游客以及那些“老外”为什么会多次换乘飞机、大车和大小汽车来到这个偏远的农村山区。要知道,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到大城市打工去了。2001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犹如一缕春风,唤醒了西江人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识。西江村“两委”一班人连夜召开了会议,经过反复讨论,认真分析了西江苗寨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向有关专家学者咨询,决定突出优势,抓住亮点,走一条以“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

 

    “软硬兼施”提升品位

 

    发展的路子定了下来,但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西江旅游,提升“西江千户苗寨”的品位这一大难题摆在了该村“两委”一班人面前。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却,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软硬兼施”。一方面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2008年,雷山县委、县政府对西江千户苗寨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利用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的大好机遇,加大投入,把西江千户苗寨打造成为基础设施相关完善,村寨环境彻底改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对配套的5A级景区。通过努力,使西江千户苗寨村容寨貌大大改观,成为全求最具诱惑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从提高村民素质入手,提升旅游品位,精打造“千户苗寨”这张“名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硬”的方面。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5公里,但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使得“千户苗寨”这个“大家闺秀”是养在深闺无人知。“要致富、先修路”这句俗语一直都围绕在西江村“两委”一班人的脑子里。总支部书记杨跃连也为此跑折了腿、说破了嘴,终于,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雷(山)西(江)公路油路改造在2007年初获得了审批并开始实施,当年实现竣工,与此同时,西江连(城河口)摆(底)公路油路已得到改造,2008年修通了凯里朗利至西江的旅游公路、西江开觉村至台江排羊乡的公路,这使西江千户苗寨四通八达。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村“两委”的组织带领下,西江苗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

 

    “软”的方面。目前村党总支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结合“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开展了以“靓苗乡,迎国庆”为主题的妇女文明卫生创建活动。主要做法是:一是以主要道路划分50户左右为一个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小区;二是明确村、组干和在家党员在文明卫生创建活动中的职责;三是明确一名妇女骨干,负责本片区的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四是在各小区域推选出一名本区域妇女为文明卫生监督小组长,负责组织和监督小区域内各家各户妇女开展文明卫生活动,对卫生较差的家庭随时督促其整改;五是定西江的赶集日为卫生评比日等方式对整个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并制定文明卫生创建活动评比标准,严格兑现奖惩。由于措施得力,使西江千户苗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村寨卫生改善难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呈现出一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气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一份大礼。

 

    旅游成为西江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西江村女党员周英是西江土生土长的一位中年妇女,在全村的旅游刚起步时,作为村“两委”成员的她率先吃起了螃蟹,先后筹集了近2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将其命名为“苗寨人家”,并于2006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向游客开放。由于周英善于经营,其办的“苗寨人家”生意很是红火,营业额也是节节攀升,很快还清了20万元的债务,并每年收入10多万元。在她的影响下,如今西江有农家乐138户,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在一次接待游客时,周英好奇地问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为什么会来到西江这个边远山区,游客回答道:“因为我听说在贵州,有个美丽的千户苗寨,所以我一定要去看一看,真是好山、好水、人更好啊!”这句话,让周英久久不能忘怀。很快,这句话在千户苗寨传开了。

 

    其实,周英不过是村里众多农家乐经营业主之一,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西江村的农家乐接待户、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旅游收入也成为几何级数增长。据了解,西江千户苗寨在“十五”期间共接待中外游客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5万元;2006年,该寨共接待中外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159万元;2007年,接待中外游客到11.5万人次,旅游创收575万元,人均纯收入来自旅游业达695.6元;2008年,共接待游客上升到42.3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是前两年总和的4倍;2009年仅1-8月,西江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达40.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方祥乡出台举措营造计生互动格局
下一篇:雷山县举行迎国庆60周年老年人文艺汇演(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