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土地流转催生万余“农业工人”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7-03 09:45:28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据贵州日报消息 (唐光新)雷山县望丰乡排肖村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将200多亩土地租给茶场和茶加工企业规模化种茶,参与茶园的管理与生产,人均年增收达3000多元。村民成了家门口的“打工族”。

  近年来,雷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施土地流转契约化管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该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加速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逐步发生了向大户、基地、协会、企业流转的聚集效应。丹江镇长丰村流转土地20多亩,每年以每亩租金1100元价格与大华木业有限公司合作粗加工林产品,现在村民不仅可以拿租金,还给企业打工,人均月收入达1500元。

  该县每年土地流转逾万亩。土地流转发展了规模基地,催生了特色产业,目前,该县已建起了茶叶、畜牧、果品、山野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步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进程。2009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作物主要有:茶叶面积40000亩,果品面积12600亩,山野菜10079亩,中药材11360亩。特色经济形成区域化。在丹江、大塘等乡镇形成了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市场带动为一体的中心区域经济带。永乐、西江、达地等乡镇,形成了农副产品流通集散地;望丰、丹江等乡镇初步形成茶叶和果品基地建设为主的区域经济带;郎德、西江等乡镇形成了以旅游开发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带;方祥乡初步形成了以特色药材为主的山区民族区域经济带。结构调整出现专业化。经过近几年的培植,出现了一批各具特色、远近闻名的专业化示范村,形成了以芦笙制作为主导产业的水电村,以杨梅为主导产业的乌秀村,以豆腐为主导产业的阳常村,以果品为主导产业的大固鲁村,以折耳根种植为主导产业的黄里村。据统计,目前,全县专业村占75%以上。

  目前该县有万余名“农业工人”活跃于城乡,实现了就近转移就业。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雷山县遭大暴雨袭击1人死亡(图)
下一篇:“英玉号”冷凉蔬菜在雷山成为农民增收产业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