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俗人,整天都有做不完的俗事,念不完的俗经。偶尔我也会停下脚步,仰望头顶仅有的一小块蓝天。在我俗叹生活艰难的时候,学会了抽一点时间听听窗外的鸟鸣,望望梧桐新绽的绿意。但是单调而重复的日子还是让人生倦。终于有个大假,五一了,让我能圆从去年就开始计划起的黔东南之行。我俗不可耐的兴奋!带着好奇,带着已经感觉到的惊喜我们走进黔东南!
长途的颠簸使我们身体疲惫,思绪却因期盼而极度活跃。终于在2号下午,在我们经过二天半的行程,当车子转过一个山坳,期待中的第一份惊喜出现在我们眼前,阳光下,两大片木制吊脚楼依山势向两边展开,非常壮美有气势!我们到达了西江千户苗寨。一车人兴奋不已。唯美的同伴们一致决定我们今晚一定要找一个有“美人靠”的苗家住宿!经过大伙的努力,最终在苗寨边上的半山坡上找到一处并安顿下来。
这里聚居了上千户苗族家庭。苗屋一幢紧连一幢,鳞次栉比十分的壮观。依着“美人靠”往下眺望,山坡,山下是一层层阡陌的田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鳞光。踏着层层的石阶,沿着小道转去,村寨是适合用脚来阅读的。和所有的旅游开发区一样,这里也带上我不喜欢的不算太浓的开发迹象。多出了些现代加工的痕迹和这原始的壮丽的苗家村寨很不相符。回到苗家客栈吃过晚饭已是黄昏。窗外用暗红色枫木板搭成的吊脚楼在夕阳的照射下一片金黄。那些堆满柴木垛的门房也升起了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幅静美的画面。
清晨阵阵鸟鸣和偶尔寨子里传来的鸡叫声叫醒了我。走出房门见早起的同伴肩抗相机,正满寨子的游走寻找最佳的光影。收拾行囊,我们离开了西江千户苗寨,当我们的车子行至对岸山道时,回过头来,不知何时山岭上雾起云涌,苗寨在徐徐升起的光线中显得别样的美丽。
我们离开西江,继续在苗岭山脉的山路上蜿蜒而行,也许是我们的精诚所致,我们运气很好的路遇了这个苗岭深处小小村寨的人们正以他们最隆重的仪式欢迎一群远方的客人。仪式刚刚开始,我们一行欢天喜地地加入进去。进入黔东南两三天了,第一次完整而真切地见苗族儿女身着盛装,排列在进村的巷道口热情的苗族姑娘飞歌敬酒,用牛角盛装的拦路酒,进入的每个人都得沾沾嘴。进得村里不太大的活动中心,看样子村寨里是老少全出动了,那些精美的银饰让我眼花缭乱,细致的手绣衣饰鲜艳夺目。
全村的老少在村子里为客人们表演了一场生动的苗族歌舞。吹响的芦苼苍凉古朴,充满活力的曲调感人肺腑。我不禁感叹,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聪慧的苗家儿女用服饰记载着镌刻着历史的精美的斑斓,用芦苼唱出千百年绵延的“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百姓生活。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用子子孙孙的青春和生命为华夏民族执着完整的保存下先人创造的智慧。他们古朴的舞姿好像自古就是如此。他们把这个曾经荒凉的蛮夷之地,改造成中原文明的博物馆,他们用痴迷的传承能力,五千年不改的民族意志,他们用生命来真实地重现祖先的身影,为我们保留了这一片净土。
车过
很早就听说
无限远的加鸠让我们颠簸了八个多小时的车程,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沿途美丽的寨子和虽然没有元阳那样壮美,但在我看来仍不失秀美的梯田景观。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肩扛锄具,赶着两头耕牛的农人,在他们的身后或许还跟着肩挑竹编饭盒的妻子,他们仨仨俩俩地在公路边组成一幅出耕图,浓烈的气息和原始的方式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原想既然已是无限远了,那么我们一定能看到一些什么,可到得加鸠后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偏远的加鸠镇没让我们看到一点古意,却在大街上看到袒肩露背的时髦女郎。大家一合计,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返吧!一不做二不休,顺着尘土飞扬的乡村土路我们继续前行,路的尽头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加翁村。
我们把行囊安置在加翁小学后,大伙分头进了村子,和其它村寨不同的是寨子里伴着许多的古树,色彩浓得化不开,这些大树都有着自由的姿态,好象多出些灵性来。据村民介绍距此一天脚程,有更大更多的枫树,成山成片的!真想去看看!我不禁揣想当秋风染红了枫叶的时候,那山不知会烧成怎样的天空?据说在此地是女主外,男主内的民风,寨子里没什么人,时不时遇到几个老人,还有个男人带着一群孩子闲散的和我们打着招呼。年纪轻的,能说点汉话,年老的坚守着深沉的俚语古调,完全听不懂汉话。这里宁谧安详,穿行在古老暗淡、疏朗有至的吊脚楼中,使人顿生隔世之感。耀眼的阳光从树的顶端泼洒下来,宛若飘忽不定的太阳雨,洒下一层的愉快,通身的轻松。
寨子里的水源靠的是高山深处的天然泉水,运用的是一种最古老的方式,村子里每隔十步、二十步就有一个2米见方的蓄水池,上面一个池里满出的水自然地用管子接流入下一个池子,非常实用。
太阳西沉,对于村里的村民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是与生俱来的生活规律。妇女们有的肩扛农具,有的挑着刚从地里采摘的韭菜(她们说因为土壤贫瘠,只长韭菜,这里的人家长年累月的只吃这种菜),有的挑着青草,不管好们担子里装的是什么,她们眼角的笑容都平和而坚定。阳光铺洒在回家的路上,我被这份真实所感动。生活还在继续,除了多出些电线和“锅盖”,想必百年千年前的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奇迹般隐退的云彩向我们展示了这小小村寨的夊照,,寨子里的吊脚楼被夊阳映成令人心醉的暖金色,最后在我们狂按的快门声中演变成炽热的玫瑰红,直到最后一抹粉红色从山头消失,我仍然无法将眼睛从空中召回。当我们围坐在走廊边,在天色渐暗中山风更大了,真是难以置信刚才的胜景已经演变成暮色初临的寂静与倦怠。
风声呼呼无忌,天黑了下来,村子仿佛是被遗忘的角落,远离了喧嚣,楼下男人们的声音打破了这里亘古的宁静。我坐在楼上栏杆前聆听枫树在风中的私语,少许的一刻,我得到了渴望着的生命中的平静。
大风吹了一夜,天亮时,风停了。我们又得上路了,回头望着薄雾中的,隐约似天堂一般的村寨,心中默默祝福着善良的人们一生平安!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