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如何保住青山绿水?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8-05-29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点击: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西南部,因苗岭主峰雷公山而得名,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公里,辖4镇5乡,共15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3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6%。森林覆盖率达72%。

    雷山县具有自然、文化、农业生态文明的资源优势。自然风光旖旎,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原始森林72万亩,已知的动植物种类5084种,被誉为“物种的基因库”,是天然“森林疗养院”和天然“氧吧”,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称之为“世界十大森林旅游区”之一;具有民族文化生态浓郁氛围,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世界最大的苗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江千户苗寨,天下超短裙第一村——新桥村等20多个独具特色的苗寨。今年11月初,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又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乌东苗寨水系景观被评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目前已获得批准和正在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个,集自然生态与苗族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中心,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如何将丰富的原生态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优势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这是雷山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追求的目标。保住青山绿水,保护好大自然的馈赠,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抓实。

   一、大力宣传保住青山绿水的教育机制。

    良好的生态,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的作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多次自然灾害告诉我们,凡是毁掉青山绿水都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山绿水不仅是生产力,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去年,雷山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和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城镇带县、科教兴县的目标,按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培育生态经济。积极倡导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雷山。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保住青山绿水,功在当代,利及子孙。这些道理是否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认识,关键是要宣传教育到每一个人 。因此,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电视广播机构和各种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要形成合力,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把道理充分说清楚,把政策认真讲明白。要善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村逐寨生动活泼地开展保住青山绿水的宣传活动,让思想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不能搞一股风,要常抓不懈。让每一个公民真正懂得保住青山绿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广大群众“生态立县”的责任感,让“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深入人心,形成共识。

    二、走创造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雷山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雷山县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当地人民长期以来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雷公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渠道被堵塞,多数至今仍然过着穷困日子。为了从根本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有效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共同进步,雷山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落实:                    

    1.要提出“保林须保人,人林皆安宁”的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在狠抓资源管护“堵一扇门”的同时,又进一步要制定“开一条路,搭一座桥”的管护方略。“堵一扇门”就是依照法律和法规、行政手段、保护资源和打击偷砍盗伐、乱伐滥伐行为,加大对林业案件的查处力度;“开一条路,搭一座桥”就是实施科技扶贫,开展技术服务,引导群众通过科技致富。

    2.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模式,围绕茶叶、畜牧业、山野菜、果品、中药材等产业,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姻,与大型集团企业联手,与主导产业联接等形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对茶叶、畜牧两大优势特色产业产业的培育。引导群众合理开发再生资源 ,给群众找脱贫的路子,让他们看到致富的希望,有效遏制“要想富,先砍树”的现象,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

    3.要对农村分散居住的农户实行战略性搬迁和转移。充分尊重生物竞争法则,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鼓励弱势群体“离乡离土”,到附近的城镇安居落户,积极引导他们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并将他们全额纳入城镇低保统筹安排考虑,原有承包耕地依法收回并转包给当地欠富裕家庭经营,增强他们自给自足的生存能力,减轻政府负担。同时增加了森林资源的保护。

    4.要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引导和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项目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5.要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县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人才优势,坚持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优化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学时。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地传授和推广农民急需的农业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的新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农村科技人才。

     三、加快发展以特色旅游为主的生态产业。

     1. 完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等景区景点,加大西江千户苗寨环境综合整治和实施陈列室等旅游综合性项目建设,整合上、下郎德旅游文化资源,加大雷公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县城旅游服务中心,启动实施县城北区苗族生态博览园建设。

     2.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整理和积极策划具有一定规模的民族民间文化娱乐项目,推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歌、舞和乐器旅游产品,整合民间节日和文化旅游节目,提升“雷山苗年”品位,形成互动效应;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在县城和西江各建成一个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族旅游商品一条街。

     3. 树立旅游标准化意识,继续加大推行“苗家乐”旅游接待和宾馆酒店评星机制,创建有几家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实施对“苗家乐”标准化改造工程。

     4.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利用县职校旅游专业作用,扩大招生规模,更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二是强化管理,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完善各景区景点、宾馆酒店、“苗家乐”等的卫生、安全、服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景区景点的内部管理,全面推动旅游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

     5.加大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以“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和“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雷山召开”为主题,以“雷山苗年”的节日品牌为载体,用叠加式的宣传手段,有针对性的对客源市场进行宣传,提高雷山县的知名度,真正树立生态旅游强县战略。

     四、重点保护青山绿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

     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最近强调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雷山森林覆盖率高达72%,要继续保护好,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

     1.加强造林绿化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绿化工程,扩大绿化面积,构建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带和住宅区、办公区、旅游区“二带三区”绿化体系。县人民政府要从财政拿出资金对县城机关单位、家庭栽花种草突出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二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森林火灾,严厉打击乱砍乱伐;大力实施天保工程,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切实保护青山绿水;三是严格兑现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防护林工程补助资金程序,逐级把关,严格审查;四是实施农业生态建设,实施以稻田养鱼、林粮、林果、林药间作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模式,普及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猪——沼——菜(果、渔)生态农业模式,不断提高沼气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力度。一是继续抓好“整脏治乱”工作,以城区和城乡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大对重点区域、部位专项整治力度,努力打造优美卫生、文明有序的城镇新形象;二是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重点,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电、改路步伐,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流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三是实施排污沟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四是严格环保审批制度,实施“节能减排”,坚持从严审批项目和规划,对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保住青山绿水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为此,雷山县委、政府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下大力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重点打击乱砍滥伐、滥捕乱杀、放火烧山、毁林改种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州内小河流域中的野生动物;二是严格执行《环保法》,禁止滥排乱放,对各种有损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实行严加惩处,决不姑息手软;三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规章和制度,并积极推行以“村规民约”为核心的山水管护制度;四是强化退耕还林工程的管护跟踪,从源头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五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司法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和统筹解决保住青山绿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综合推动保住青山绿水系统工程的顺利实施。

     以上五个方面 ,只要我们扎实工作,环环紧扣,雷山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就会协调发展;只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雷山的明天的山就会更绿、水就会更清、天就会更蔚蓝、空气就会更新鲜、人民群众生活就会更幸福。

 

                                              (作者:李相锋)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病榻上的16岁少年:“我还要回报爷爷”
下一篇:“快乐义工团”成员领着孩子们购买书籍(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