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56家新闻媒体聚焦“中国漂城”施秉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7-07-26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7月25日下午,施秉县杉木河漂流起点--蒋家田,幽谷凉风,青山绿水,彩旗迎风飘舞,岸边浅滩上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美丽的杉木河畔洋溢浓浓的节日气氛,礼花飞扬,水龙表演互动狂欢更将现场气氛推到快乐的顶点,半岛电视台的纳赛尔记者用生硬的汉语表达他此时的心情:“这里的风景太美了!这是世界最美的地方!水龙表演太疯狂了!苗族同胞太热情了!今天,没有国界、性别、年龄、语言、职业的区别,今天,只有欢乐。”


     前来参加“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暨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的56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和嘉宾于7月25日来到了富有漂城之称的施秉欢度“杉木河漂流节”,海内外56家新闻媒体记者聚焦施秉,见证了此次“千年水龙与时尚漂流交融”大型活动。中国56个民族的代表、海内外10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嘉宾及游客1000余人在参加了施秉已具上千年历史的水龙表演泼水狂欢后,体验了杉木河的时尚漂流,感受到了杉木河独特而神奇风光。


     25日下午2点钟的杉木河蒋家田,成了一片沸腾的欢乐海洋。在青山绿水间,随着一阵激烈的鼓声,只见三条色彩斑澜的水龙从山谷中踏着一路浪花向已聚集了上千人浅滩冲来,顿时,欢呼声、尖叫声、掌声响彻山谷,水龙边冲边舞,盘绕腾挪,上下翻飞,舞到众人中间,四周的人有的用盆,有的用瓢,有的用桶,装满水后向水龙泼去,水泼得越猛,水龙舞得越矫健。据称贵州施秉玩水龙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古时逢五黄六月久旱无雨,群众就择定吉日玩水龙求雨,老百姓都说泼水龙的水是“吉祥水”,水泼得越多,则表示吉祥如意,兴旺发达,有幸被泼上吉祥水的人,会事业顺利,财运兴隆。在杉木河的浅滩上,开始是人泼龙,到了后来,就成了人泼人,大家相互泼水狂欢,欣喜雀跃,激情迸发。来自日本《朝日新闻》、香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的数百台摄影机、照相机忙着选取不同的角度,“记录”了这狂欢的时刻。


     近半个小时的水龙表演泼水狂欢结束后,56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媒体记者和嘉宾在杉木河体验了一次有惊无险的“浪花之旅”。在来到施秉前,好多人已对“杉木河”略有所闻,当真正走进杉木河时,亲眼见到了清幽幽的杉木河,比想象的还要清,还要亮,还要绿,许多人惊叹大西南居然有这么迷人的地方。大家开心极了,立即分成两人一组争先恐后地上了橡皮筏,满怀激情地顺水漂流。清澈晶亮的泉水、险峻嵯峨的峰丛,一弯一景,大家一路赞叹不已。橡皮筏随水漂荡在河面上,只见河床白砂铺垫,一尘不染;只见水中鳌蟹结队,鱼虾自由遨翔;只见两岸悬壁藤蔓,古树临空舒展;只见沿途云飘山尖,鹭宿沙洲,在这里,蝉鸣林梢,奇草溢芳,山羡水俏丽,水峦山环淌,是人与自然情深和谐相依的绝世精典,真乃一方仙境呀。难怪有人称赞她为“神水河”、“矿泉河”、“爱情河”。


     当地的护航告诉我们:拥有16万人口的施秉县,居住着苗、侗、布依、汉等13个民族。境内杉木河、云台山、上氵舞阳、下氵舞阳、黑冲五大景区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的重点景区。施秉素有“中国漂城”之称,每年有数十万人前来旅游观光,仅2006年全县就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达1500万元。


     在杉木河,大家笑啊、闹啊,好不开心。水深处,更有“掀船队”早早地在“等候”,只要船只经过,不管是相识还是不相识,嬉笑着就把船弄翻。会游泳的,未等船被掀翻,就已飞身跃进了水中,不会游泳的,只好无奈地呆在船上等着被人在一片欢叫声中掀翻了。“不到浪里打个滚,不知杉河是甜泉”,下了水的人又不甘心了,哗啦哗啦地打起了水仗。有的记者实在“忍不住”,在船上打开了“包裹”着的摄像机、照像机,“抢”起了镜头。累了,停船靠岸,找一烧烤处,烤一条七星鱼,吃一块玉米粑,品尝当地民族的小吃,那味道实在美呀。还想休息一会,河对面飘来了苗族姑娘的飞歌,应山应水。苗族小伙在岸边吹起苗族独有乐器--芦笙。于是,水声、笑声、歌声又汇成一片,犹如在杉木河奏响了欢乐的舞曲。


     杉木河时尚漂流,一路浪花伴随,一路欢笑伴随,让各民族的代表和媒体记者及嘉宾留连忘返。  (田兴明)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著名画家郑山麓在施秉采风(图)
下一篇:施秉至青溪五里牌二级公路动工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