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管是最原始的银饰焊接工艺 金黔在线讯 11月10日,是苗族新年第一天,在黔东南自治州,苗族群众身着盛装,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除了传统的歌舞等庆祝活动外,苗族妇女多姿多彩的服装和耀眼的银饰,成了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卖银饰 “嘿嘿,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可以看见许多苗族妇女戴着我打的银饰……”银匠顾永冲得意地说。 已是下午,阳光淡淡地从一尺见方的雕花窗口射进来。灯是油灯,路是土路,屋子是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一切都在诠释着苗族银饰的古老和神秘。常年的烟熏火燎,板壁已经漆黑,屋里抢眼的是亮闪闪的银饰成品或半成品,都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作为顾家的第六代银饰制作传人,年轻的顾银匠从13岁就开始在这里锤打编节,已经整整26年了。 特色工艺牛角银饰 顾银匠所居住的 每件银器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 顾家门前坡下的两栋吊脚楼是村小学,上百个苗家孩子整齐地发出普通话的琅琅读书声,拉近了山里山外的距离。忽然间明白苗族银饰的妙处,它和这里的山,这里的人是浑然一体的。本来是俗气的货币僵硬的银片,经过原始的锤打磨炼脱胎换骨,匪夷所思的工艺和美轮美奂的造型简直是苗家人的历史浓缩:他们一直在貌似粗糙的生活中追求精致。 粗陋的工具却打造出精致的银器 千百年来苗族把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全都投入了熔炉,只为铜鼓芦笙缭绕之余加上银光闪闪佩环丁当。于是有人喜欢从银匠村里收罗银饰,在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建筑里嗅着银饰携带的农家气味,浮躁的心绪渐渐沉淀。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