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支部建在合作社”系列报道之三:黎家父子“吵”产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2-08-06 08:55:46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田清 杨光能 姚宁  

      本网讯“基地的百香果挂果了,你得多去地里转转,整天捧着手机鼓捣些什么?”

“我在做线上宣传,为百香果找销路呢!”

这不,黎应松又和儿子黎昌林“怼”上了。

榕江县古州镇高文村惠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人们对黎家父子相互间的较劲,已经习以为常。

“村里的许多产业发展思路,都是他们父子俩‘吵’出来的。”村民黎昌德笑着对记者说,这些年来,村民从种植小香葱,到发展百香果,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多亏了这对父子的引领。

黎应松是村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今年59岁,是村里的致富能人。他带领村民发展小香葱产业,让全村在2017年实现了整体脱贫。

黎昌林是村合作社负责人,今年34岁,是位有文化有理想的新型农民。2020年,他带领村民转型种植百香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高文村产业发展变革的背后,演绎了一出“黎家父子‘吵’产业”的故事。

地处大山深处的高文村,是一个苗族村寨,上世纪90年代末,在村民的传统观念中,田土是用来种粮食的。但黎应松却不顾人们的质疑,率先在自家田里种起了小香葱。

“不种稻谷,来年你一家子吃什么?”黎应松种小香葱致富的想法,在村民们看来是铁公鸡下蛋——异想天开。

没想到,黎应松当年种植的小香葱获得丰收,还卖出了好价钱,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他的带动下,一年后,村里有58户农户种上了小香葱。

“只有抱团发展,才能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初,黎应松召集叶胜华、杨胜忠等几名党员商议,决定成立高文村惠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年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小香葱产业做大做强。

到2017年,全村已发展小香葱种植260亩,人均收入达3600元。高文小香葱火了!

这一年,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多年的黎昌林回来了。

儿子回乡创业,黎应松打心眼里高兴,但心中也有一丝顾虑:父子同在合作社,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而事实上,黎应松的担忧是多余的。

“小黎回村后,时常奔走于县城各集贸市场、商铺、餐饮店,为小香葱找销路,跑市场。”谈起黎昌林,村民们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有文化、有闯劲、敢创新,黎昌林很快被推选为合作社负责人,并被合作社党支部列为发展对象。

到2019年,高文村小香葱种植面积已达400余亩。

正当高文小香葱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场考验悄然降临。2020年初,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合作社种植的400亩小香葱严重滞销。

“眼睁睁看着30吨小香葱烂在地里,心痛啊!”回忆起当时的悲惨情景,黎应松不胜唏嘘。

经营了20多年的小香葱,从生意火爆走向门庭冷落。

“小香葱保鲜周期短,冷链成本高,产业难以做大。”有文化、见识广的黎昌林,毅然提出合作社产业转型的大胆设想。

“小香葱为高文脱贫攻坚立下汗马功劳,怎能卸磨杀驴,说不种就不种了呢?” 黎应松对儿子的想法一时不能理解。

“粗放经营的种植模式已经过时,只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黎昌林的回答有理有据,掷地有声。

一番争论下来,合作社的党员、股东大都认可了黎昌林的观点,但对于如何转型,一时感到有些茫然。

“种百香果!高文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百香果生长。”结合榕江县确立的“果蔬药菌猪鸡”六大产业规划,黎昌林找到了转产项目。

2020年4月,在县农业部门组织下,黎昌林带领村合作社几位社员,赴广西桂林学习百香果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

学成回来,黎昌林召集合作社社员大会,专题讨论产业转型。

“种百香果投资那么大,到时‘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黎应松极力反对。

一天中午,黎昌林正在家里与几个社员商议百香果种植,从地里回来的父亲听到后怒从心起,随手拿起一根小板凳狠狠地砸在地上:“万一失败了,我们就是村里的罪人!”

“老爸,百香果现在是县里重点扶持项目,选择这个产业是符合高文村情的。”黎昌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当晚,小黎特意烧了几个好菜,主动给老黎满上米酒,劝酒劝菜,耐心讲述发展百香果产业的美好“钱”景。最终,老黎被说服了。

黎应松的老伴笑着说:“吵归吵、闹归闹,这两爷崽想把合作社办好的心是一样的。”

转了观念的黎应松,忙着召集党员会、群众会、坝坝会,向群众宣传百香果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村民黎老慢心存疑虑:“钱投进去,万一失败了咋整?”

“老慢,失败了我赔你。”黎应松拿出自家的林权证,双手递给黎老慢。

“老哥,抵押就免了,我还不相信你吗?”黎老慢被黎应松的真诚所感动,答应跟着合作社的党员一起干。

就这样,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合作社就流转土地1600多亩,落实种植百香果1530亩。

2020年底,老黎和小黎坐在一起算了一笔账,当年合作社的百香果产量25万公斤,收益近400万元,383户农户1853人参与分红。

“‘小香’变‘百香’,这个产业选对了!”黎应松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到今年1月,高文村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2400亩。

盛夏时节,在高文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碧绿圆润的百香果缀满藤蔓,微风吹过,飘来阵阵清香。

看着眼前的美景,老黎和小黎会心地笑了。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榕江县网络人士联谊会成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