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黄平旧州:“四抓四强四转”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12-24 17:16:2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一、抓组织建设、强化提升人才队伍水平、转换身份再出发

  一是提高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素质能力,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统筹全村工作能力水平。截至目前有白纸桥村、东门村、草芦坪村、大碾房村、石板河村等7个村实现村支书、主任“一肩挑”。

  二是优化农村基层堡垒组织架构。加强总体谋划,着力解决力量不足、能力欠缺、动力不够等问题,严选拔、广培训、强激励,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不断优化提升。注重拓展源头,花心思、“下深水”,从优秀复退军人、种养大户、私营业主、在外能人中寻找人才、使用人才。

  三是各村党总书记抓落实意识,提高抓落实本领。带头扑下身子抓、凝神聚力干,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提升,深化“党支部+N”产业党建工程,转换身份持续发力再出发。

  二、抓产业发展、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转变战场重发力

  一是打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全覆盖,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发动贫困户养猪2300头,养殖家禽11.4652万羽、稻田养鱼500余亩,种植辣椒624.12亩,牧草17.8亩。

  二是做好“坝区”和“山区”两篇文章。一要采取“三个一批”(即: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村社合一扶持一批、部门主导带动一批)模式做坝区蔬菜文章。大力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鼓励和调动龙头企业、坝区行政村、合作社、种植大户积极参与。聚焦特色蔬菜、精品蔬菜。以标准化、差异化、规模化为方向,采取党建引领、企社联营的模式,以川心500亩坝区为试点,重点发展养生野菜等作物,着力打造一批全县、全州、全省蔬菜示范基地。继续发重力发展农业产业,主要种类有种冰菜、富贵菜、养心菜等高附加值的养生野菜系列和马铃薯、莴笋等传统系列,累计种植达8500亩,直接带动3000户农户就业增收。积极探索“坝区农业+旅游”新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产销售,以农业产业吸引旅游,以生态餐厅为突破点,开启双向共赢新局面。二要集中山区资源优势,做满山区林果、林蜂、林菌、林药、林鸡等“五林”文章。凭借独特的深林资源和气候资源,集中山区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百千万林下经济项目工程,推进山区村林下经济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重力发展蜂糖李、猕猴桃、百香果、柑橘等一批具有山地特色水果。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产业基础,深入布局谋划,持续推进林蜂、林菌、林药、林鸡等林下四大产业。就目前蜂糖李、猕猴桃、百香果等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林下养鸡30万羽,养蜂1400多箱,养牛1000余头等。

  三是推动专业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农产品电商化的扶持力度,建立线上销售的长效机制。依托支部+企业+基地+党员+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云上侬家、贵州鼎泰丰农业、好菇粮食品等10余家优强企业入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2个。强化产销精准对接,与贵州克瑞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万众集团等5家公司成功签约,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广东等地。

  三、抓技术指导、强化提高技能技术服务、转化实战当专家

  一是抓农业技术指导。积极建好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库,开展种苗繁育、高产栽培管理、科学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等专题培训11期、1606人次,进行实地培训种植技术600余人次。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技术种植的飞跃,从农民到专家的转化。

  二是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灵活采取“菜单式”“送学式”“远程式”培训模式,对他们进行电工、电商、家政、厨师等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现已累计培训劳动力6883人次,促进劳动力就业9715人。

  四、抓典型示范,强化增强学习带动作用、转动经验授战法

  一是以寨碧村示范村为榜样,把寨碧村“三变”改革经验、四级调解发等经典做法在全镇各村大力推广,打造村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经验和战法相互转动。

  二是以优秀支书为带头人,以农民讲习所、党员活动中心等为场地,借助新时代大讲堂,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实现理论与经验同步推进。(李宋文)

责任编辑:杨慧梅【收藏】
上一篇:县政协主席杨冰深入纸房乡调研指导产业发展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