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关注!2018年贵州“特岗教师”招考5月26日启动报名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5-23 11:36:37  来源:多彩贵州网  

  5月22日,贵州省教育厅下发了《贵州省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及招聘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贵州省安排“特岗计划”指标8983名在威宁县等81个县,其中国家“特岗计划”招聘7098名(含30名“硕师计划”);县“特岗计划”招聘1885名。第一、第二阶段招聘“网上注册报名”时间为5月26-28日,以及6月22-24日。

  据了解,实施国家、县“特岗计划”,意在逐步解决贵州省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此次“特岗计划”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坚持“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的原则。“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聘期为3年,聘期内特岗教师纳入当地教师队伍管理。

  此次特岗教师招聘,将按下列程序统一实施——公布需求;网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体检;拟聘人选;岗前培训;签订合同;上岗任教。

  具体招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招聘符合报考条件(含国家“特岗计划”和县“特岗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报考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第二阶段招聘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第一阶段招聘结束后,公布第二阶段招聘岗位,进入第二阶段招聘。

  招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第一阶段的考试免笔试,只设面试;第二阶段的考试设笔试和面试。

  考生需注意的是,第一、第二阶段报名均采用先网上注册报名,再在现场审核确认的方式进行。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报名时间内登录“贵州省特岗教师报名管理系统”(117.135.237.12:8080)进行注册报名。

  第一阶段招聘“网上注册报名”时间:2018年5月26-28日;“现场审核确认”时间:2018年5月30-31日;面试时间:2018年6月2-3日。

  面试及体检均合格人员可进入录取程序。根据各地调剂后的岗位缺额情况,在省的协调下,各市(州)可对符合国家“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落选考生,根据其调剂志愿进行跨市(州)调剂。

  第二阶段招聘“网上注册报名”时间:2018年6月22-24日;“现场审核确认”时间:2018年6月26-27日。报考人员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取得考试资格。7月2日后,“贵州教育网”将公示审查合格人员名单,并公布各地提供的考务安排,供报考人员查询。

  第二阶段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和面试总分均以100分计(面试60分为合格)。笔试时间:2018年7月7日上午9:00-11:30。面试的具体安排可在“贵州教育网”公布的各市(州)招聘细则上查询,或在报考市(州)的相关网站查询。

  背景链接:国家“特岗计划”、县“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即报考小学岗位须取得小学及以上与报考学科一致的教师资格;报考初中岗位须取得初中及以上与报考学科一致的教师资格。下同)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部分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的应往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以上报考人员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须一致或相近(参照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年龄均要求在30岁以下(1988年5月1日后出生)。

  (2)取得2018年“硕师计划”研究生免推资格的30名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由省教育厅统筹考虑,根据研究生入学面试成绩、本人自愿及生源地等因素,推荐到今年“特岗计划”部分实施县。“硕师计划”指标含在实施县的国家“特岗计划”初中岗位指标中。

  █县“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报考幼儿园教师岗位人员须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报名人员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1988年5月1日后出生)。具体招聘范围、条件由各市(州)自行确定。

  国家“特岗计划”面向全国招聘;县“特岗计划”招聘生源地范围由各市(州)自行确定。在编教师(含2015、2016、2017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不得报考。

  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资教工程”、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作者: 金妮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举报网上假新闻和新闻敲诈行为的倡议
下一篇:男子怀疑妻子出轨 持械伤妻致重伤获刑三年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