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巴基斯坦将获华65亿美元贷款 用于建设核电项目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01-03 11:53:53  来源:人民日报  


  巴基斯坦媒体2日报道说,中国已同意向巴提供65亿美元贷款,援建位于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的两个核电反应堆,此举旨在缓解巴基斯坦旷日持久的能源短缺问题。巴《新闻报》报道说,卡拉奇核电项目耗资近96亿美元。据报道,该项目有望为巴提供15%的电力。巴媒体评论认为,中国援助修建核电站,将进一步加强巴中战略伙伴关系,巴民众将从中获益,表明巴中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

  极大缓解能源危机,完全切合民众利益

  据了解,卡拉奇核电项目将建设两个发电能力均为1100兆瓦的核反应堆,预计在6年内完工,具体信息目前没有向外界透露。工程动工仪式已于2013年11月26日在卡拉奇举行,巴总理谢里夫出席,并发表讲话表示,2200兆瓦的核电项目开始动工,是巴基斯坦历史上值得自豪的时刻,他对中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巴政府将为中国投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负责民用核项目的巴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安萨尔·帕尔维兹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核电站一旦建好,将极大地缓解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机”,对于美国和印度等国对核电项目怀有疑虑,帕尔维兹强调,核电站的修建是为了造福巴国民众,“外界不应怀疑该项目的民用性质。”

  巴舆论认为,核电站的建设着眼于解决巴基斯坦的民生问题,如果能尽早完工,将给巴国内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巴基斯坦水力和能源部长赫瓦贾·阿西夫表示:“每使用核能发电1000兆瓦,就能节省10亿美元的石油进口费用,此外核能成本和环保等方面都有优势。”

  电力短缺是当前困扰巴基斯坦最大的难题之一。去年夏天,巴首都伊斯兰堡每日停电达到12小时,在一些偏远地区,停电更是高达20小时。即便在冬天,伊斯兰堡目前每天停电也维持在4小时左右,日常生活和工作极为不便,民众对此都有怨言。去年5月全国大选,能源问题也是选举中的热点问题。现任总理谢里夫选举期间多次承诺,将尽快解决能源危机。此次中国援建的核电项目,被巴基斯坦官员称为电力供应的“及时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巴基斯坦目前的能源危机因多重因素而起,包括发电能力落后,大量依靠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发电,以及屡禁不止的偷电行为。虽然目前新政府早已开始运转,谢里夫也长于经济建设,但是电力问题涉及能源结构和设备更新,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中国援建的核电站,从技术和设计上来说都是较为先进的,对于饱受电力短缺之苦的巴基斯坦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大型合作项目缩影,和平利用核能典范

  卡拉奇核电项目只是中巴大型合作项目之一。中巴两国近年来在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中国曾帮助巴基斯坦建设西南部俾路支省的瓜达尔港,一家中企于去年取得了瓜达尔港的经营管理权。巴基斯坦北部的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唯一的陆路通道,曾受地震破坏严重,由中国路桥公司负责的道路改扩建项目也已基本完工,如今两国还在共同规划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一系列合作,无疑使得中巴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报记者此前前往瓜达尔港和喀喇昆仑公路采访时,当地民众朴实的话语表达出对中国的深切感激之情。他们说,中国是真正的朋友,总是在困难的时候向巴基斯坦给予支持,由中国援建的工程质量好,也使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巴基斯坦核发展专家沙希杜尔表示,中国援建巴基斯坦核电项目,也希望通过核技术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巴基斯坦是中国在海外建造核电站的首个国家。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完成核电站的建设,我相信将会吸引其他潜在的客户。”

  巴《新闻报》说,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核能方面的合作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相关规定,又完全切合巴民众的利益,完全属于和平利用核能的范畴。巴参议员、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援建核电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动向,从中体现出两点,一是巴中之间的亲密关系,二是中国乐于向巴基斯坦提供真诚的帮助。此次中国的援建,是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将促进巴基斯坦能源产业的发展。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对此都很感激。

  巴基斯坦《每日邮报》总编马克东·巴伯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建核电站,体现了两国的深厚友谊与战略互信。“巴中之间的合作领域广阔,前景光明,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中国公司加入到这股浪潮之中。”(记者 杨 迅)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全球核试验监测系统意外“兼职”自然灾害侦测
下一篇:美国要求日本和平解决历史问题 美坚持朝无核化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