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同步小康驻村启动来,台江县探索推行“24315”工作法(即软硬兼顾“2个方向”、熟情问计“4个抓手”、管理服务监督“3个到位”、轮流观摩“1项制度”、驻村帮扶“5个重点”),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截止目前,驻村工作队共争取帮扶资金1929万元,协调项目236个,办理好事实事988件,化解矛盾纠纷222起,帮助组建合作社(协会)17个,干部作风得到转变,基层群众得到实惠,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把握“2个方向”,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为提高驻村帮扶实效,台江县认真把握“软、硬”两个方向,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一是“软帮扶”提高群众思想素质。通过走访群众、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思想动员等方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使群众求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得到增强。二是“硬帮扶”加快发展路。驻村干部将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放在心上,通过上省州、跑部门等各种渠道争取项目,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难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帮助壮大村级产业。
用活“4个抓手”,入户熟情问计强根基
台江县以“四情四问”为抓手,搭建群众工作新平台,切实密切干群关系。一是摸准村情,问发展良策。驻村干部深入调研,问策于民、问计于民,“对症下药”制定帮扶措施和帮助拟定发展计划。二是了解上情,问致富之路。认真学习掌握上级对驻村帮扶有关要求,结合所驻村经济特色研究发展方向,对准向上项目争取,把准村民致富快速渠道。三是掌握民情,问和谐良方。驻村干部以约访纠纷户、下访上访户、坐访意见户等方式排查邻里关系、债权债务等纠纷,建立健全民生台账,切实发挥好民意联络员、矛盾调解员作用。四是奉献真情,问民生所需。驻村干部带着感情和任务,采取“1+N”结对帮扶模式(即1名驻村干部至少帮扶2户困难党员或贫困户)访农户、交朋友,帮助他们出点子,帮民解决实际问题。
抓实“3个到位”,管理服务监督上水平
一是队伍管理到位。先后制定和完善《台江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管理暂行规定》、《台江县干部下基层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办法和管理制度,将驻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同管理、同考核。二是服务保障到位。建立同步小康档案库,为全县261名驻村干部建档立卡,每个乡镇明确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相关材料的搜集上报,并充分利用乡镇食堂、村活动室等现有资源,妥善做好省州驻村干部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让他们安心驻村。三是日常监督到位。严格驻村干部工作报告、考勤管理、纪律约束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驻村干部进行实地督查,有效防止驻村干部“单位”和“驻村”两头空现象,并将其到岗到位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推行“1项制度”,轮流联席例会促交流
推行“驻村月度例会”一项制度,每月例会定于当月最后一个周五召开,以“推磨转圈”的方式组织驻村干部到各乡镇进行集中学习、视察、交流等。例会主要采取现场观摩与会议交流的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先到各乡镇帮扶项目示范基地参观,随后召开座谈会,会上由驻村分队长汇报当月工作开展情况,县委组织部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根据会议情况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使得驻村干部在看项目、学经验、查差距、比实绩、争上游的浓厚氛围中比学赶超,切实开阔了视野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5个重点”,用心植根沃土出成果
一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从农村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难点问题办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促进农村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二是以加强基层党建为重点。从阵地建设到村干思想教育,从党员发展到创业带富能手培养,着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以帮助发展产业为重点。在摸清实情理清思路中,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帮扶发展产业,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四是以建立合作组织为重点。“扶贫”首当要“治贫”。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创办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们更快富裕,达到了以点带面,推动辐射的效果。五是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通过协调部门项目,申报资金和创业贷款的方式入股村级集体,逐步解决山区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门路”的困境。(杨胜刚)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