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金融扶贫的“铜仁模式”,用金融资本嫁接优势产业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08 09:06:02  来源:贵州日报  


  铜仁市在武陵山片区先行先试开发性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拟用4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帮助农民和中小企业在国开行贵州省分行贷款。目前,7个项目区县已获得该行首批共计30亿元金融扶贫贷款授信,撬动了9.6亿元的贷款投入。

  金融“及时雨”浇灌了全市茶叶、畜牧、中药材、食用菌和乡村旅游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惠及32家中小企业、46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3.3万农户12.9万人增收致富。贫瘠的土地开出了“金花”、“银花”。

  该市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了金融扶贫的“铜仁模式”。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我市的开发性金融扶贫得到了各方强有力的支持,在先行先试中,初步形成了‘政府选择重点产业、金融资金跟进扶持、多措并举防范风险、政银企农四方联动、壮大产业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银行盈利的良好成效。”

  金融资本嫁接优势产业

  11月4日,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燕子岩村民田茂易与16个帮工忙着采摘香菇。今年,他在70亩稻田中种了50万棒香菇,目前已收获过半。

  来自上海、广东、湖北、湖南、重庆等地的老板上门收菇、外运,每天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田茂易高兴地算起了账:“产值已达到174万元,全部卖完后有320万元。每棒菇能够赚4元,全年可赚200万元。”

  让田茂易成为百万富翁的“吸金大法”是开发性金融扶贫。去年底,他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180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从而挖到了最大的“一桶金”。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铜仁市贫困面大程度深。近年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国发2号文件相继实施后,为该市的扶贫攻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发展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助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之道,而要让贫瘠的土地开出“金花”、“银花”,则需要大量金融资本的参与和支持。去年,该市在武陵山片区先行先试了开发性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4月,省扶贫办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在石阡县举行了启动仪式。

  此后,思南、印江、江口、德江、松桃、碧江等6个区县又与该行建立了金融扶贫合作关系。

  该市在先行先试中,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利用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减轻它们的资金压力。(作者: 陈玉祥)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贵州省报业协会表彰先进庆祝记者节 促报业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关村管委会与贵阳市共商推动科技金融同步创新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