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崛起的突破口——铜仁市打造“两区一走廊”观察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1-04 09:05:35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巍巍梵净山、千里乌江犹如一对巨龙,引领铜仁腾飞。

  2012年,铜仁撤地建市后,调整行政体制,统筹资源谋局,夯实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呈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二,旅游总收入增速全省第三,税收增速全省第四。

  “打造‘两区一走廊’,是黔东崛起的突破口,是铜仁发展区域经济的主战略。”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构建黔东工业聚集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经济走廊,铜仁的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分类指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有利于各种资源要素及资本的聚集,避免低水平的资源消耗和重复建设;有利于市级统筹,实现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的优化整合。

  打造黔东工业经济增长极

  2012年10月23日,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正式挂牌成立。

  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建设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是市委、市政府对“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实施“工业强市”、推动“四化同步”战略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近年来,铜仁市建成各类工业园区12个,初步形成以电力、冶金、化工、两烟、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然而,铜仁工业经济布局分散、园区聚集效应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缺乏等问题突出。

  铜仁市原本规划建设的“玉碧松循环工业经济产业带”,是全市工业发展的“领头羊”,该区域共有规模企业158户,占全市的半壁江山。黔东工业聚集区启动后,该产业带上的玉屏、大龙、万山、碧江、大兴和松桃等区县6个产业园区,走上了抱团发展之路。

  2012年,黔东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个,完成投资49.5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1267套6.3万多平方米,为企业落户提供了条件。2013年一季度,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建成四层以上标准厂房3.25万平方米。

  一年来,黔东工业聚集区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一方面,传统的锰、汞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进一步向集群化发展。曾经辉煌无限的“万山汞矿”破产后,万山并没有衰败,而是转型成为国家级汞循环经济示范区,引进红晶汞业、红菱汞业、银河化工等7家汞化工生产企业,产品占据全国70%的份额。2012年,示范区实现总产值12.26亿元,预计到2015年实现50亿元、2020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另一方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进一步促进企业和产业集群。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汇聚黔东工业聚集区,让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大龙,随着生产打火机核心部件压电陶瓷研发企业奇辉陶瓷的入驻,带来金顺电子、海天打火机等6家打火机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从打火机产品研发、零配件制造、成品组装、外贸出口的产业链。

  工业向黔东工业聚集区转移,成为铜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该聚集区已基本建立起与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大龙开发区将3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进行功能定位,北部为企业生产区域,南部则为商务、服务和住房规划区,着力建设大龙工业新城。同时,铜仁市把廉租住房建设与园区开发结合起来,减轻园区入驻企业职工住宿的负担,让企业把资金尽量用于生产发展。此举已成为铜仁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

  贵州旅游东部崛起

  今年国庆长假,铜仁梵净山景区游客出现“井喷”:国庆节当天,江口梵净山景区游客近2万人。记者在梵净山龙泉禅寺看到,夜晚21时许,景区车辆都在源源不断从梵净山索道站运送游客下山,光芒四射的车灯照亮了景区。2日游客达到高峰,上山的游客排成数百米长队。

  专家分析,铜仁旅游火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得益于铜仁市大力实施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其中,交通瓶颈打破是主因。

  今年,大龙至铜仁高速、杭瑞高速铜仁至江口相继开通,与此前已通车的环梵净山旅游公路形成多处互通。从贵阳、长沙、重庆到梵净山,可以乘汽车、火车和飞机,2—6小时可达梵净山景区。

  2012年,《贵州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总体规划》中,铜仁市梵净山国际旅游区、大苗王城民俗旅游度假区、石阡温泉养生城、大明边城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世界傩都文化旅游区等七个独立项目进入规划重点项目库,总投资达1438亿元。

  按照规划,该市力争到2017年,实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以上;创建5A级景区2个以上、4A级景区5个以上。

  总体上看,铜仁主要旅游资源呈“金三角”加“一线”分布。覆盖江口、松桃、印江三县的环梵净山景区是核心节点;往西,串联起思南温泉、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和乌江画廊;西南方向,又连结了石阡温泉、楼上民族村寨、佛顶山等重要节点。这三个重要节点在空间上近似一个等边三角形。此外,以环梵净山景区为节点,经碧江、过松桃、到凤凰,又是一条联通大武陵旅游的黄金线路。

  2013年5月10日,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规划通过省政府评审。专家分析称,梵净山已经成为引领铜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不仅仅是地域的简单扩展,也是走产业内涵式扩张之路——通过更多景区景点的相互配套、抱团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属性。

  让千里乌江变黄金水道

  2012年底,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乌江通道为引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乌江流域资源,立足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县,打造“乌江经济走廊”。

  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要对乌江流域资源进行综合立体开发,打通水陆大通道,充分释放乌江流域经济发展活力,全力打造乌江沿线产业经济带,促进乌江流域产业集群发展、城镇集群发展、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01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德江培育成黔东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贵州重点打造的5个区域性中等城市之一。“乌江经济走廊”建设,再给德江经济发展添动力。

  依托“三高五铁一港口”,打造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德江可谓家喻户晓。“所谓‘三高五铁一港口’,就是‘十二五’期间国家规划建设的三条高速公路、五条铁路将在德江交汇,一个乌江最大港口在德江建设。”德江县委书记张珍强告诉记者,区域核心城市建设,托起了德江与全省同步奔小康的“中国梦”。

  在素有“乌江要津”之称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乌江经济走廊”建设,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物流商业、城市组团和旅游服务业正全面勃兴。此外,沿河县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与重庆的距离“越来越近”,“传统农业县”变成了重庆的“菜篮子”和“加工厂”,走在了黔渝合作的最前沿。

  今年以来,“乌江经济走廊核心”、“文化旅游黄金节点”这两个语段,频频出现在思南的各种场合,成为当地人的热门话题。思南决策层看到,在乌江经济走廊中,思南是核心区域。

  “中国苔茶之乡”石阡县,依托特色优势农业,在“乌江经济走廊”中走上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已发展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县级龙头企业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一批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城市农业公园正由蓝图变成现实。

  从区位上看,“乌江经济走廊”规划所涉的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县,北接成渝经济圈,背靠黔中经济开发区,只要加快交通建设力度,科学规划航运和陆运,就可以变曾经的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特别是随着彭水、沙沱、思林等乌江梯级水电站相继建成,杭瑞高速、思南至剑河高速、德江至沿河接湘渝高速等即将建成通车,渝怀铁路复线、昭通至黔江铁路、都匀至凯里至黔江铁路规划建设,建设乌江经济走廊的条件日趋成熟。(作者:杨龙 胡政)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陈敏尔会见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谢建华一行
下一篇:化解“差钱”难题——印江开发性金融给力产业化扶贫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