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丹寨县南皋乡驻村工作组义务为民收割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0-12 15:38:01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10月黄金节,农忙秋收时。丹寨县南皋乡驻村干部真情助民收割一刻不得闲,田野里上演着一幅幅精彩动人的劳动画面。“唱首山歌给党听,多谢党来帮民生,田野稻谷棵棵赘,是党恩情暖民心。”南皋村山歌王罗明生一边为驻村干部倒水,一边高歌,在欢乐的季节里,歌声、笑声、打谷声奏响了整个秋收季节的劳动乐章。

  把红旗插在田坝里

  “秋收季节是农民的喜庆节,是党和群众的连心节,是干部帮民的劳动节,我们要挤出时间组队到生产一线去,把国旗、党旗、团旗扛到田坝去,用真情帮民秋收。”乡党委书记张明友、副书记李华发出了号召。9月25日,丹寨县工会党支部6名党员扛上党旗来到大寨村帮助村民文兴起等3名农户干了1天收割活;9月27日,丹寨县信用联社党支部真情与太平村党支部携手,开展了慰问、座谈、打谷等活动;10月3日,乡团委组建团员青年收割队挺进田坝,义务秋收。

  民收割,齐动员。南皋乡全体党员干部纷纷下田与民同劳、与民同乐,开展了一场真真切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大活动。

  节日里的排班表

  查看太平村驻村工作组的排班表,排班表上写着“10月1日—7日,全体队员值班,帮助村民抢秋收。”在7天的节假日里,太平村全体队员一个不落地下田帮民收谷,共帮助5户,完成近5亩稻田收谷。2号,龙啊窝老人找到工作组组长汤炜,说“我的两个儿子都到外地打工,没能来家打米,他们叫我请人打,我找不到人呀,寄来的钱也还没到。”汤炜急忙爽快答应,次日,驻村干部共5人,带上2名村干来到龙啊窝的稻田,七脚八手利索的干起了。“帮助那些紧急需要帮助的农户”九门村驻村干部把写着“打米突击队”的传单张贴到街道醒目处,专找急难工干。“一天帮一家”石桥村工作组精心安排,每天他们全副武装,背上黄挎包,带上红袖套,到处往田埂窜,看见哪里在打谷,就攻哪里。“我们的队伍来到了,向你们敬礼!”80岁的参战老复员王文炳习惯了军用俗语。

  “国庆节,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劳动快乐,稻香鱼肥啊!”太平村驻村干部余小军开心地说。

  田坝就是工作室

  在秋收季节里,驻村干部们不仅帮助收谷,同时抓住时机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安全警示教育宣传,开展农户家庭收入统计,认真计算稻谷亩产数量,查访优秀后备干部,调访民声,排查纠纷等等,全面施展各项工作。

  “老乡,每年的米够吃没?”

  “够了,吃不完,还拿买呢”

  “家里面有几个人,靠什么收入啊”

  “连老人一哈有6个,主要靠打工,今年种植西瓜得点钱,不愁吃,有点存款。”

  “国家政策好嘞,鼓励进城安家”

  “有这个打算,我儿子已经看房了,挺满意的,嗯,国家政策好啊!”

  一边打谷,一边侃门子,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龙德权一一认真记录。

  “这几天,天气干燥,老人家平时要注意防火,不要在田间山里生火,注意家里用火用电,小心火灾”清江村干部陆龙庭抱着稻杆大声地说。“计生政策好,独生子女可以享受三直接五优先政策”九门村驻村干部侯乾勇不忘计生本职工作,耐心宣讲计生惠民政策。

  下田收谷抓工作,驻村干部把工作室搬到了田坝。

  把农家当家庭,把农民当家人,把农活当家事,把农事当家常,坚持说农家话、做农家事、体农家情。驻村干部用实际行动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农户、走进了农民,密切了党群、干群鱼水关系,夯实了群众基础,构建了和谐稳定、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俞飞)

责任编辑:陈合敏【收藏】
上一篇:“十一”黄金周:丹寨县旅游收入创新高 突破2500万元
下一篇:丹寨:组织文艺汇演欢度重阳 表彰孝老模范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